途中孫王問:“二哥早已知曉大兄要去徐州之事?”
甯王答:“你說的是這批田地嗎?”
孫王默默颔首确認。
甯王解釋說:“其實這是我府裡的智囊團獻上的主意。”
“那人來自于徐州望族,他們家族在那裡盤根錯節多年,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土地資源。”
聽此,孫王驚訝地詢問:“屯積土地?父皇非常反感這類貴族濫用權力侵占公地。作為你的謀士為何未曾制止此類行為?”
甯王輕歎一口氣:“情況遠比你想得複雜,徐州乃是我皇叔爺的封邑所在之地。”
“通常這樣的特殊區域,地方官員都會首先征詢蜀王府意見,之後才會彙報給朝廷。何況對于大家族而言,分割财産後實際每一家所擁有的面積也并不會太多;并非強硬占據,而是曆經幾代人才累積起來的小片區域而已。即便官府也很難完全控制住所有私有田産流動。”
“類似性質的土地全國還有很多塊封地存在。”
“父親鼓勵開墾荒野,自行開發的土地前三年内免收任何稅項,所以有的人專門為銷售新開地塊而從事這項活動。反正這些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肥沃良田,通過售賣還可以換取資金娶妻生子,何嘗不是雙赢的局面呢。”
“因此,盡管父皇并不贊同地方豪族大量購置田地的行為,但在這麼多年不斷的開墾和交易後,許多富裕家庭變得更富,士族勢力也随之擴張。”
“你以前去外面走訪過嗎?其實普通百姓并未覺得受了欺負,他們認為自己多了種謀生方式。”
“然而長遠看去,未來哪裡還有荒地等待開發呢?一旦貧窮人家賣掉最後的田地,若不幸遭遇疾病無法治愈,死後甚至連塊墳墓地都無處找尋。”
“反觀那些富貴家族,則能任意挑選風水絕佳之地。治國之道,或許能在某個時期見效,卻未必能代代相傳。”
“總歸得另尋他法才是。”
孫王聽着兄長的話語,總感覺哪兒不對勁兒,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來。
難道是二哥在考他不成?
但是要實行新政令,還得内閣共同商議,并獲得父皇的認可才能執行。
于是他直言相告:“可是父皇最初的目的就是要使民衆過上好的日子啊,目前至少大家都已經不餓肚子了,不是嗎?”
“即便遇到自然災害或人為災害時,政府也可以開放倉庫發放糧食進行救濟。”
“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之人,但我覺得父皇做得已經非常到位了,作為子孫們隻需盡心輔佐就好。”
“民生問題說來話長,但我确實佩服二哥你獨到見解。”
“而且我确信,如果二哥有任何疑慮或者建議的話,直接告訴父皇就好了,我相信他會找到妥善解決的辦法來的。”
說完這番話,孫王感到心情舒暢了不少。
随後一跨騎上駿馬,在臨别之際還笑眯眯地說了一句:“今天我要先回去了,因為還得參加死刑行刑監督工作,請二哥也不要拖延太久以免誤了聖旨傳召的時間。”
說完便揮舞着馬鞭朝城裡方向奔去。
站在原地不動的甯王注視着他遠去的身影,眼神中充滿深邃與思考
此時身邊侍從遞上了手帕供其擦拭汗水,隻見他随手接過輕輕擦拭一番,口中則低聲道:“四弟雖然膽氣十足,但對于管理國家卻沒有太多見識;将來若是讓他坐上那個位置,恐怕整個江山将面臨大危機啊。”
心腹手下彭桓見狀笑着附和道:“殿下無需過分擔憂測試結果如何,在屬下看來最适合做王爺而不是皇帝的位置還是屬于孫王最合适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