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1頁)

這個年代,還沒有充電打氧機啥的,魚的鮮活确實是個問題。

不過這點阻礙,對文東來說,是個小問題,很好解決。

放鷹釣魚不分家,上輩子文東人到中年之後也喜歡釣魚,是個地道的釣魚佬,不管是實戰經驗,還是網上學來的技術,會的招兒可不少。

就比如保證魚鮮活的絕招,弓魚術,隻要操作過關,兩天時間,魚離開水都能保證鮮活。

文東提議道:“這個我有招兒,你逮魚用的啥?咱趁着天不黑,去泡子轉一圈!”

“逮魚用的就是普通的地鈎而已!不過泡子裡魚确實不少,我都看到翻水花了!有這麼長!”

大春伸開手臂比劃了一下子,随後從兜裡掏出一個小線卷。

線卷也是輪胎線,最底下拴了兩個用縫衣針燒紅彎成的魚鈎,看起來相當簡陋。

文東心底忍不住感歎,就用這玩意兒都能釣到魚,那泡子裡的魚确實挺厚的。

哥倆一前一後出了村,直奔村頭外的水泡子。

在東北這邊,地下水源極為豐富,說的誇張點,有些水脈充足的地方,随便一個牛蹄印兒都能反上水來。

水脈足,山泉子就多,水流交彙流出地表,遇到合适的地形,就能蓄水變成水泡子。

部分水泡子豐水期還會跟河道貫通,留存下不少的魚來。

好多水泡子打文東記事兒起,就沒幹過,裡面都有魚。

書上寫東北這邊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這不是吹牛逼,而是這個年代,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真實寫照。

大春帶着文東,很快來到了自己之前釣魚的水泡子。

“就這邊!我用蚯蚓當魚餌挂的鈎兒釣上來的!”大春說道。

文東點點頭,仔細觀察着這個水泡子的情況。

釣魚跟打獵,好多道理其實是相通着的,比如要想收獲好,都要選擇場子。

類比到釣魚上去,要選擇合适的釣位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