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親和度達到中級,開始關注周圍活動的獵物,
懂行的鷹把式通過這個細節就能知道,距離下地成鷹幹活兒不遠了。
如果是以前的小擺胸的話,挂上弦兒出門丢兩把,如果放上了,後面再慢慢親和考慮摘下弦兒來也不晚。
但是這隻鐵鹞子,文東卻不想省任何事兒。
訓鷹有捷徑,但是每個捷徑,都有相應的代價。
現在每天賣魚都有一部分收入,文東不差那額外幾天的功夫。
訓這架鐵鹞子,挂弦兒偷懶是不可能偷懶的,文東的決定是嚴格按照規矩訓練叫遠。
從過拳開始,到跑繩兒喊溜子,五十米叫遠擡手就能來,才會帶着鷹下地。
鷹在手裡已經四天了,第五天的一早,文東架着鷹看了個日出之後,小家夥蹲在手上已經開始渾身松毛,基本失去八成野性了。
眼看狀态夠了,文東開始做食兒訓練叫遠。
先将鷹放在站杠上,拳頭上捏一塊肉,讓鷹看到之後,就規律性的吹口哨。
鷹肚子餓,看到肉就會從杠上跳到人手上吃肉。
這就叫跳拳兒。
鷹落到拳頭上吃肉過程中,口哨也不能停,隔一會兒吹一聲,幫助建立哨音—喂食條件反射。
用不了幾次,鷹就知道,吹哨就是讓它進食,條件反射就初步建立起來了。
等鷹喂肉跳過幾次拳兒之後,下次再喂食的時候,就人為的拉遠人跟鷹之間的距離。
從最開始的半米,拉遠到兩米。
熟悉了哨音進食反射的鷹,聽到哨音會毫不猶豫的飛到人手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