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第1頁)

文東發現野豬放食區域的瞬間,立刻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凝神360度轉了一圈兒,将視線周圍全都看了一遍,也用自己的耳朵聽了一遍。

山上隻有秋風吹過樹葉發出的沙沙聲,視線裡也沒有任何野豬發出的動靜。

确認周圍安全,文東這才扶着小樹,一點點的從山梁子挪到野豬翻土的位置。

到了近處一看,地上隐約留下不少野豬踩踏的腳印兒,翻起來的土也很新鮮,應該是昨天或者今天上午剛留下的。

作為一名獵人,任何現場留下的痕迹,都需要仔細觀察分析,從這些細節裡,可以得到不少有用的情報。

文東雖然進山打獵的實操經驗很少,但是打獵跟放鷹,底層邏輯是相似的,一通百通。

隻見他蹲下身來,非常仔細的查看地上各種細節。

大号腳印有幾個,還看到了小号豬崽兒留下的腳印兒,這痕迹雖然不夠完整,但也從側面驗證了孫銀花的情報。

除了腳印的大小可以區分獵物的大小之外,文東還着重觀察了腳印兒的朝向。

通過觀察,文東發現,這一群野豬,是從接近正北方山坡溝底一側,斜着爬上來的。

文東在這片翻開的爛泥轉了一圈兒之後,循着野豬過來的方向,又跟着翻過了來路的那道山梁子。

在山梁子上面,文東發現了一枚還算清晰的腳印兒,這下獵物轉場放食的移動方向就算基本确定了。

經過一連串的勘察,現在文東有兩個方案可以執行。

一個,是在野豬必經之道上埋伏伺機偷襲。

另一個,則是在這片被掀開放食的山坡附近,挑選一個合适的伏擊位置。

經過簡單判斷,文東決定選擇第二個方案。

無他,必經之道來路是山梁子,野豬的視野必然會比較高,埋伏容易被發現。

而在放食的山坡這邊設伏,可以選擇一個下風口,又有點高度優勢的位置,這樣從邏輯上來說,是成功率最高的。

打定了主意,文東就在放食山坡下風口這邊四處觀察起來。

來回換了幾處位置,文東最後确定了在東南角一側山梁子這邊一棵一人抱粗山楊樹旁邊的位置當做明天的伏擊陣地。

這處位置,距離放食區域邊緣大概不到四十米,視線好,從伏擊位置到放食位置中間雜樹最少,而且旁邊就有大樹可以作為依仗。

就算失手了,群裡的公豬攻擊人,至少可以借助大樹周旋一二容錯率最高。

打定了主意,文東最後掃了一眼周圍的情況,轉身就往回走。

該做的踩點工作,他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在腦海裡記住從山下趕到這裡的道路。

明天一早過來的時候,天可是不亮呢,如果迷路了走錯了地方,可就又要浪費額外的時間。

說起來,這邊也不算難找,文東沿着山梁子往東南方向走了不到一裡地,就看到了柴積道的路徑。

文東從後腰掏出腿插子,在柴積道路邊的一棵落葉松樹幹上,刮下了一片三角形的樹皮來,當做記号。

三角形的一個角,指的就是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