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管家,着人送宓氏母子回内院,禁閉不得外出。”英王不想聽她哭嚎。
王管家猶猶豫豫的看向老王爺,得到再次确認後,才慢吞吞的走到門口喊下人,總之就是要拖延時間。
英王心下明白,王管家要麼屈從二房威勢,要麼已然投靠二房。
他不理會宓氏母子的求饒,向衆人道:“今日堂會,本以為曉之以理,再給清随謀個好前程後,宓氏母子會自請還回世子之位,不料宓氏母子太貪。罷了,本王隻能明日跟聖上請罪,然後廢掉元清随。”
已被拖到門口的元清随聽到這話頓時癱坐在地,他這個世子,隻能做半年?
宓氏哭喊:“王爺,你怎麼如此狠心對待你的親生兒子——”
話未說完就被架着她的嬷嬷捂住嘴。
英王揮揮手,讓人趕緊把這對母子帶走。
元溱心下安慰,父王對他一如既往的呵護,府中諸人的面目也已看清,是時候說出自己的想法了。
起身站在英王跟前,元溱行禮:“父王的偏愛,孩兒感激涕零,隻是家和萬事興,還請父王斟酌廢立,孩兒這裡有個想法想說與父王”
他話未完,英王妃就摸索着站起來說道,“世子之位原本就是你的,你可以不要,但别人不能搶,懂嗎?既然搶了,你父王必然要處置一番,懂嗎?”
“王嫂所言甚是,溱兒切莫心軟,你以前替宓氏母子瞞着的事太多了。”蘭雙郡主勸道。
元溱隻得閉嘴,他倒不是心軟,是有個不成熟的想法在心中翻騰,本能不想被京中諸事束縛住手腳,沒法去幹想幹的事,沒法去找想找的人。
但母親和小姑姑說的也很有道理,宓氏那種人,不是你寬宏大量的對她,她就買你的好,她隻會得寸進尺。
比如他一陣亡,宓氏就迫不及待的活動着立自己兒子為新世子,壓根沒去信和父王商量,壓根沒打算等父王回來,還正正好利用了聖上對英王府的歉疚之心。
一句話,他和父王在前線打仗賣命,宓氏母子在背後興風作浪。
父王的處置是對的。
再就是,他那個想法八字沒一撇,也比較為世俗所不容,他一個人好說,背後這一大家子呢,看母妃被宓氏壓成什麼樣了。
看他不再說話,英王點點頭,“溱兒死而複生,想法自然和從前不一樣,你在軍中可以灑脫些,在府中還得謹慎着來。”
元溱出言稱是,是的,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他不能自私到隻顧自己,慢慢來吧。
堂會解散,元溱扶着母親慢慢回内院,後面是長姐和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