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少年風流的石公子被當庭拿下,石老爺為保兒子,求爹爹告奶奶了一圈,最終破費了不少銀錢,才擺平了原告。
即便這樣,石家少爺也還是老老實實在牢獄裡吃了幾日牢飯,才得以出來。
趙夫人見自己心愛的寶貝兒子受苦,早就心疼不已。
還沒等她心疼完,又一個驚天消息傳來,官府要收了他們田莊,讓那些飽受摧殘壓迫的佃戶能喘口氣活下去。
按照當朝律法,民怨滔天的案子可以獨立辦理。
收了田莊隻是辦法之一。
待官府料理清楚這些案子,田莊還要另尋賣家。
這田莊裡有一小半都是趙夫人的陪嫁,可謂損失慘重。
夫妻二人也顧不上心疼兒子了,四處奔走,想挽回頹敗的局勢——兒子苦也吃了,他們錢也給了,總不能處處都損失殆盡吧?
很可惜,最終他們隻保全了十分之二的田地,其餘一大半都被官府收走。
拿回交替的地契時,趙夫人的心在滴血。
那上頭白紙黑字還蓋着鮮紅的官府印章,看得她眼前一陣發花。
誰能想到,一開始隻是她去了一趟威武将軍府,結果卻平白損失了這麼多!
石老爺大約是想眼不見心不煩,事情塵埃落定後,他一連七八日都不願見妻子一面,每日辦完外頭的差事,就叫上幾位同僚一塊吃酒。
借着酒勁,吟詩作對,唱盡心中哀苦悲戚,倒也很有文才意境。
别的不說,這文化素養真的是蹭蹭往上漲。
與之相反的,是同樣悲春傷秋的石家少爺,他就沒有他父親那樣寄情于文學創作的高雅情操,自己躲在屋内,整日寫點濃詞豔曲,說是懷念那位與他有過情分的丫鬟,其實連人家的名字都記不全,不過是想多寫點别的,好勾搭一下更年輕貌美的侍女罷了。
趙夫人有一日發現了兒子所寫,老臉漲成了豬肝色。
也不必回禀丈夫,她直接命人将兒子捆起來,家法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