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魏嫂子她們被迫在家研究南瓜饅頭時,楊彩鳳已經開辟了新的賺錢賽道。
“幹媽,您說賣這個?”
魏海一邊吃一邊問:“多少錢一個合适?”
“你們覺得呢?”
關于物價,楊彩鳳從來沒有适應過。
要按她那不算高檔的餐廳來說,這麼一份南瓜餅十個,标價是二十八元。
“這個比饅頭好吃,又香又甜,但是,它又太小了,幹媽,這個不好标價啊。”
魏海俨然已經成了一個會算計小商人了,要考慮掏錢人的想法,又要考慮賣貨的成本價。
“幹媽,這個南瓜餅中間還有紅糖,賣便宜了會虧本的。”
确實是啊,誰會虧本賺吆喝?
“饅頭多少錢一個來着?”
楊彩鳳是不會去買饅頭的,外面賣的哪有她自己做的香啊。
“有糧票是兩分錢一個,沒糧票是五分錢一個。”魏海道:“每一次我們家要吃饅頭都是在食堂裡買的。”
“如果你們隻有五分錢,你們甯願吃饅頭還是甯願吃南瓜餅。”
“肯定是南瓜餅。”
幾個孩子異口同聲:“太好吃了,太香了。”
就覺得幹媽是廚神一般的存在,哪怕是普普通通的大黃南瓜到她手上都能變成出樣來。
“那行,就賣五分錢一個。”
做這玩意兒可真是費手工,今天炸這兩碗,她在廚房裡站立了很久,突然間就覺得,這也是減肥方式的一種。
“幹媽,會不會貴了點?”
“我覺得可以。”魏海道:“要買的,再貴也想買;不買的,哪怕你賣一分錢呢,她都還會覺得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