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家裡養着魚塘,但這些來自農村的老農民們哪有人會釣魚?
所以一直以來,沒有任何一家人能夠把魚塘經營好。
老趙家曾經所擁有的這破魚塘,也因此而荒廢了下來。
但這并不代表重生歸來的趙江平不會這些。
在他三四十歲的時候,閑來無事就會去釣釣魚,甚至有時還會下幾個地籠,撒網撈一些魚。
他還跟着一些朋友參加過釣魚活動,對釣魚的門道熟悉無比。
既然家中沒有魚竿,也沒有漁網,那能用的恐怕隻有地籠去誘捕胖頭魚了。
趙江平來到倉房中,看到一個還算比較完整的竹筐,心中有了些許想法。
他拿起竹筐估摸着大小,覺得裝兩三條大一點的胖頭魚應該沒問題。
他又回到屋内,來到外屋的,看到昨天晚上娘倆吃剩下的大半張大餅子。
趙江平掰下一塊,握在手中,走出了家門,來到後邊山腳下的溪流邊。
周圍的土地格外濕潤,他拿着小鏟子翻找了半晌,挖出了幾條蚯蚓。
回到家中院子内,趙江平開始忙活起來,把大餅子和蚯蚓剁碎,混合後加上些許溫水,團成一團,扔到竹筐裡。
趙江平又在屋後面的柳樹上拽下很多細柳條,将細柳條編織成一個直徑約30公分的圓圈,固定在竹筐的頂端。
随後,他拿起細柳條中比較硬的一部分,一端削尖,均勻地插入在柳條編織的圓圈内側,尖端朝向竹筐之内,形成了一個隻能進卻不能出的漏鬥形倒須。
這倒須在竹筐内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進去捕食的胖頭魚跑出來,這也是地籠通用的一種捕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