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頁)

但王主任的話,點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和可能的出路——有了更強的“威龍”。

殲-10是否可以從“國之重器”轉變為“戰略商品”。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李小川。

這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涉及國家戰略、外交平衡、技術保密等級調整的重大決策!

李小川感受到了這目光的重量。

他明白,這個問題他必須回答。

而且要回答得極其慎重、極其有說服力。

他不能像對待那些官場老油子一樣敷衍。

他沉默了幾秒鐘,大腦飛速運轉,權衡着利弊。上一世,殲-10最終是出口了的,但那是多年以後,是在更先進戰機成熟之後。

現在提前出口,風險與機遇并存。

最終,李小川點了點頭:“我覺得,殲10可以出口。畢竟軍火,是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之一。”

“好!”

“既然小川都支持了,那就沒有問題了。”

“不過各位,名字很重要!”

“既要體現我戰機的性能特點,又要易于傳播,最好還能帶點東方特色,又不能太直白暴露意圖。”

主持商務工作的李部長環視衆人,“大家有什麼好建議?”

現場頓時議論紛紛。

“‘霹靂火’?突出速度和打擊能力!”

“‘雲雀’?體現敏捷和靈巧?”

“‘東方之盾’?強調防禦屬性?”

“‘掠海鷹’?契合沿海國家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