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團軍事技術學校的成立,像一塊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在整個趙家峪激起了千層浪。
白天,訓練場上殺聲震天,戰士們在張大彪等人的帶領下,進行着嚴苛的體能和戰術訓練。
而到了晚上,一間間臨時改造的“教室”裡便燈火通明,朗朗的讀書聲和教員們深入淺出的講解聲交織在一起,飄蕩在深山的山谷裡。
戰士們的熱情空前高漲。
他們中的許多人,一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出來,如今卻能捧着書本,學習那些高深又新奇的知識。
雖然過程很痛苦,很多戰士看着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比面對鬼子的機槍還頭疼。
但在林默那句“不想當睜眼瞎,不想讓手裡的神兵利器變成燒火棍,就給老子玩命地學”的激勵下,所有人都咬着牙堅持。
林默這段時間也忙得腳不沾地。
他不僅要親自編寫教材,審核教學計劃,還要時常去兵工廠盯着“星火一号”輕機槍和高射炮的生産線。
楚雲飛送來的那一百台德國機床,就是他手裡的寶貝疙瘩,每一台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整個兵工廠的生産效率,幾乎一天一個樣。
然而,時間進入十月底,晉西北的天氣,說變就變。
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讓整個趙家峪一夜之間裹上了一層銀霜。
氣溫驟降,寒風像刀子一樣,刮得人臉生疼。
獨立團雖然拿到了楚雲飛的大批物資,但過冬的棉衣棉被,依舊是巨大的缺口。
戰士們身上單薄的軍衣,根本扛不住這樣的嚴寒。
一到晚上,宿舍裡更是冷得像冰窖。
戰士們隻能幾個人擠在一起,靠着體溫相互取暖。
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人凍得嘴唇發紫,第二天訓練都提不起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