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過這個念頭,李世民疑惑地問李逸道:
“你說的好時機是什麼?”
“大唐雖然因為高原反應戰敗,但在平原上的時候,大唐可是打得吐蕃狼狽而逃,所以我猜測,松贊幹布或許會很快再派使者團來長安。”
李逸開口回道。
李世民追問道:
“松贊幹布這是意欲何為?”
李逸回道:
“修好大唐,或許,還會求娶大唐公主。”
他做出這一判斷,是基于未來曆史的經驗。
在未來大唐與吐蕃的松州之戰中,吐蕃在平原上被大唐教訓一番之後,松贊幹布見識到了大唐的強大,便是選擇了修好以及求娶大唐公主這條路。
而這一次,盡管大唐貿然沖入高原遭遇了失敗,但李逸覺得,松贊幹布作為一代雄主,不會因此就自大到認為吐蕃能與大唐正面對抗。
相反,平原上的慘敗,會讓松贊幹布意識到吐蕃還不足以挑戰大唐。
再加上,吐蕃畢竟才剛剛從松散部落聯盟變為統一國家,内部并不安穩,松贊幹布需要更多時間穩定内部。
因此,修好大唐,便是松贊幹布最現實的選擇。
至于求娶大唐公主,這是松贊幹布一直想做的事,肯定也會一起提出來。
在原本曆史時空中,大唐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幹布,也是發生在松洲之戰之後的事。
李世民思索片刻,微微點頭。
他覺得李逸的分析很有道理。
“你的意思,是趁着吐蕃使者團來長安的時候啟動青稞酒計劃?”
李世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