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1頁)

林向東憋着一口氣,直接拿起一套圖紙就看了起來。

作為小組裡實際的技術帶頭人,其他三人也下意識地跟着他的動作,湊過去伸長了脖子。

既然要找茬,那必須得先把對方的設計吃透。

林向東的目光迅速掃過圖紙上的每一個線條和标注。

以他對107火箭炮的了解,原版的各種數據他都了然于胸。

這一掃,首先注意到的,就是火箭彈彈體尾翼的重大改變!

原本107火箭彈那談不上什麼氣動效率可言的尾翼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設計更為精巧,翼展明顯縮小,标準的切尖三角翼構型!

林向東心頭微微一跳。

作為國内導彈和火箭動力領域的天才,他太清楚尾翼設計的門道了!

對于高速飛行器而言,為了減小阻力、提高飛行穩定性,翼面通常會盡可能設計得小,翼型設計也更為考究。

而這個切尖三角翼,能有效推遲跨音速激波的産生,減小尾部阻力。

用在炮射火箭這種簡單粗暴的東西上,絕對是能有效提升精度的設計!

可以說,這思路是對的!甚至非常巧妙!

在一大堆追求低阻氣動外形的方案裡,針對107火箭炮這種廉價消耗品,切尖三角翼方案算得上是加工成本和氣動效益平衡得比較好的一種了。

兼顧了減阻、增穩,并且制造相對簡單。

這一瞬間,林向東對餘宏之前的某些輕視,不自覺收斂了幾分。

能有這樣的改進思路,這個餘宏也不是完全的草包。

但是!光有思路可不夠!

工程設計,最關鍵的是數據!

匹配107火箭彈這麼個老舊平台,這個切尖三角翼的後掠角該是多少?尖切去多少才能達到最優化的氣動阻力與升力特性?相對厚度又該如何取舍?

這些參數的設計,哪怕差上那麼一絲一毫,實際打出去的效果可能就會天差地别!

要麼依然打不準,要麼甚至可能不如原來的簡易尾翼!

林向東眉頭深鎖,開始在腦海中思索空氣動力學專業知識,結合107火箭彈已知的氣動特性數據,對餘宏圖紙上标注出的這一系列關鍵尺寸和角度數據,進行飛快的分析推算。

幾分鐘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