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第1頁)

餘宏最終敲定了三個人選。

王正,未來赫赫有名的工程院院士,此刻卻還是個紮根在一線的實幹派,餘宏的記憶中,王正關于戰場急救黃金一小時的論文,将在數年後徹底颠覆整個國内的戰地醫療觀念,現在找到他,正是時候。

童寸,他幾乎是以一人之力,撐起了國家最早的抗生素研發和生産體系,讓他來主導軍用抗生素産能的提升,絕對是牛刀殺雞,萬無一失。

陳偉,現任學部委員,他曾完成了兔子國第一例斷肢再植手術,是真正的顯微外科手術奠基人,有了他,再配上自己準備下放的光學和手術器材制作技術,那些因戰緻殘的英雄們,就有了保全肢體的最大希望。

這便是他心目中的醫療後勤的三駕馬車。

運輸問題更好解決。

直-7運輸型,這種活兒,交給飛機研究所裡的外圍組就足夠了。

而以59改為基礎的履帶式全地形車,交給正在生産59改的祝宇祝老最為合适。

最後的根本問題,他寫下的是資金二字。

唯一的破局之路,就是用自己手裡的先進技術,去國際市場上瘋狂攫取利潤!

理清這一切,餘宏抓起了桌上那台紅色的保密電話機,直接要了石總長的辦公室。

電話接通後,餘宏條理分明,将運輸載具、戰傷黃金一小時搶救體系、抗生素提純與醫療器械升級、以軍貿換外彙反哺國防這幾大塊計劃,原原本本地彙報了一遍,最後報上了王正、童寸、陳偉這三個他想要的名字。

電話那頭,石總長久久沒有說話。

良久,才傳來一聲長長的呼氣聲。

石總長壓抑着激動。

他和楊部長為了軍費的缺口,不知道熬了多少個日夜。

每次看到直7的測試報告,心裡都又驕傲又發愁。

驕傲的是裝備如此強大,發愁的是兜裡沒錢,根本沒法大規模列裝,隻能一小批一小批地産,完全發揮不出應有的戰鬥力。

“可以。”

餘宏的聲音斬釘截鐵:

“我剛了解過,中東和非洲的很多國家打得正厲害,他們急需的就是我們這種皮實耐用,價格合理,還能迅速交貨的武器!這個市場,大到您無法想象!”

石總長用力一拍桌子:“這件事,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地支持!我馬上去和中樞通氣!”

但談到調人時,石總長卻又遲疑了。

“至于你要的這三個人,王正現在職務不高,我能直接下令調過來,但是童老和陳老”

“童寸老先生,當年是首長親自接見過的行業泰鬥,早已頤養天年,陳偉同志更是現在的學部委員,顯微外科的牌面人物,讓他們離開首都,跑到咱們這個山溝溝裡的工廠來”

餘宏當然明白石總長的難處。

這個年代,要讓兩位如此地位尊崇的國寶級專家聽從一個年輕工程師的調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總長,您不必為難,這是我心裡的最優人選,您隻管盡力去聯系,成與不成都沒關系。”

他語氣平穩,沒有一點焦急:

“如果他們不方便,我還有其他備選方案,隻是效果要打些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