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船舶廠直接表示,人才你随便挑,你看上了我們哪個高級技工、哪個工程師,我們打好包袱親自給你送過去!
這種熱烈的氣氛,到最後,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求助了,反而成了一種榮譽競賽。
哪家單位能和餘宏委員的技術團隊挂上鈎,都夠所長在系統内的年度總結會上把頭擡得高高的。
351廠,總工程師辦公室。
餘宏面前的巨大會議桌上,攤滿了這些雪片一樣飛來的報告。
沒有分類,沒有整理,就那麼亂糟糟地鋪着。
他拿起一份,看一眼,放下,再拿起一份,看一眼,放下。
一下午的時間,他沉默地看了幾十份報告,神情也從最初的平靜,變得越來越凝重。
他的指尖劃過那些報告上因為焦急而寫得潦草的字迹,劃過那些因為反複推演而畫滿橫線的電路圖,劃過那些因為失敗而變得模糊的數據表。
他感覺自己觸摸到的,不是冰冷的紙張。
而是一整個國家,在沖向現代化的道路上,沉重、艱難、但絕不後退的喘息聲。
步履蹒跚,但咬牙前行。
是,現在的兔子還是太落後了,任重而道遠啊。
餘宏深深吸了一口氣,将所有報告輕輕推開,他走到桌子的另一頭,從一摞剛剛制定完畢的文件中,抽出了兩份。
一份,是《基于無源相控陣技術的全固态雷達基礎理論與模塊化實現方案》。
另一份,是《“分布式節點-高速數據鍊”作戰體系構建初探》。
這兩項技術,原本是他留給8610工程配套使用的核心組件。
但現在,他決定,最應該先向全國下放的,就是這兩項。
餘宏太清楚了。
當下這個時代的作戰邏輯,是什麼樣的。
是近距離的搏殺。
空戰,講究的是駕駛員藝高人膽大,在空中玩狗鬥,用機炮和紅外格鬥彈分出勝負。
陸戰,講究的是炮火延伸和穿插滲透,坦克需要抵近到千米之内才能保證射擊精度。
海戰就更不用說了,海軍到現在還保留着把坦克炮塔直接焊在炮艇上的奇葩設計,不為别的,就是因為火力弱命中率低隻能靠數量湊!
這一切的根源,都來自于看不見、打不遠。
可未來的戰争,邏輯完全變了。
是偵察與超視距的天下。
戰争不再是兩個大力士蒙着眼睛互相揮拳,而是兩個拿着望遠鏡的狙擊手。
誰的望遠鏡倍數更高,看得更遠更清楚,誰就能先發現對方,率先開槍,一擊緻命。
而敵人到死的那一刻,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是被誰打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