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廠房的地基已經打好,磚牆也開始一天天壘高。
陸青山覺得,是時候把“名分”給定下來了。
他帶着林月娥,坐上了去縣城的班車。
林月娥特地換上了一件新做的靛藍色褂子,頭發梳得整整齊齊,雖然臉上還有些緊張,但腰杆卻挺得筆直。
“青山,真要寫我的名字?”
坐在颠簸的班車上,林月娥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陸青山說,要去縣工商局注冊三個廠子,要把她的名字也寫到管事人的名錄裡。
“那還有假?咱們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陸青山握了握她的手,給她打氣。
江源縣工商局的牌子有些陳舊,辦公室裡,一個戴着眼鏡,看起來有些刻闆的中年辦事員正低頭寫着什麼。
陸青山遞上申請材料,客氣地說道:“同志,我們是山灣村的,想注冊三個村辦企業。”
辦事員頭也沒擡,接過材料,語氣平淡:“叫什麼名兒啊?注冊資金多少?”
“頂香食品加工廠、精益中藥材加工廠、還有元氣草本飲料加工廠。”陸青山頓了頓,報出了一個數字,“每家注冊資金一萬塊。”
辦事員的筆尖在紙上頓住了,他緩緩擡起頭,推了推眼鏡,鏡片後的眼睛裡充滿了驚疑:“你說多少?一家一萬?三個廠子那就是三萬塊?!”
他的聲音不由自主地拔高了幾度,引得辦公室裡其他幾個工作人員都好奇地望了過來。
八十年代初,萬元戶還是鳳毛麟角,更别提一下子拿出三萬塊作為注冊資金,還是在窮鄉僻壤的山灣村!
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林月娥被這陣仗弄得更加緊張,手心都冒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