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幾家單位後勤科的辦公室裡,油墨的香氣還未散盡,一份份蓋着鮮紅印章的供貨合同,像一簇簇燃燒的火苗,點燃了陸青山和趙大志心中的熱望。
從市裡出來,趙大志黝黑的臉膛被興奮染得通紅,走路都有些飄,嘴裡不停念叨着:“青山,咱咱這回可真要辦大事了!”
陸青山緊了緊挎包裡沉甸甸的合同,心中同樣波瀾起伏。
張市長的雷厲風行,縣裡領導的鼎力支持,這份情誼,他陸青山銘記在心。
他知道,這不僅僅是幾份合同,更是山灣村幾百口人未來的生計和希望。
“叔,這隻是第一步。”
陸青山的聲音沉穩,目光卻異常明亮。
“接下來,硬仗還在後頭。咱們得把産品做好,讓人家吃得放心,吃得滿意,這路才能走得長遠。”
消息像長了翅膀,飛回山灣村的時候,整個村子都沸騰了。
鞭炮聲噼裡啪啦響了半天,家家戶戶的社員們臉上都笑開了花,比過年還要熱鬧。
這意味着,他們辛勤勞作的成果,終于要變成實實在在的票子了!
頂香食品廠的牌子剛剛挂上沒幾天,簡陋的廠房裡便立刻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進入了高速運轉的狀态。
陸青山幾乎是吃住都在廠裡。
他前世雖然沒幹過食品加工,但憑借“山野之心”對食材本味的極緻感知,以及後世耳濡目染的那些食品安全和生産流程的知識,制定起操作規程來竟也頭頭是道。
從豬肉的挑選、分割、腌制、熏烤到包裝,每一個環節,他都親自把關,細緻到了近乎嚴苛的地步。
“這塊肉,肥膘厚了點,剔下去,做肉臊子用。”
“腌料的比例再調整一下,花椒的麻味可以稍微突出一點,但不能蓋過肉香。”
“熏烤的時間必須嚴格控制,多一分則柴,少一分則生。”
他的聲音在略顯嘈雜的廠房裡清晰可聞,帶着不容置疑的權威。
工人們一開始還有些不适應他這種“吹毛求疵”,但當第一批試制品出來,那誘人的色澤和撲鼻的肉香,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隻剩下吞咽口水的聲音。
林月娥這段時間也跟着忙前忙後,像一塊海綿般吸收着關于工廠管理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