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第2頁)

“江書記站得高,看得遠!”

“張彪同志進行交流輪崗,完全符合中央、省、市關于加強幹部多崗位鍛煉、防範廉政風險、激發隊伍活力的相關精神和具體要求!”

“這絕對是從工作大局出發,做出的英明決策!”王海峰的話語如同連珠炮,邏輯清晰,理由充分。

甚至比江昭甯之前提出的理由更加“高大上”,把“輪崗”的意義直接拔高到了中央精神和廉政建設的高度。

“之前有些同志,”他說着,目光若有若無地瞥了一眼臉色已經變得極其難看的劉世廷,“可能對交流的必要性認識還不夠深刻,或者被一些局部的、暫時的困難所迷惑,擔心影響所謂的‘工作延續性’。”

“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是短視的!”

“一個崗位,離了誰地球都照樣轉!但幹部隊伍的健康活力才是我們事業長遠發展的根本保障!”

“江書記提出的異崗交流,正是着眼于這個根本!”

王海峰的“慷慨陳詞”回蕩在會議室裡,每一個字都像鼓點敲在衆人心上。

他明白,此刻表态的速度和力度,直接關系到自己在江書記心中的印象,更關系到那兩個誘人指标的可能歸屬。

什麼張彪,什麼劉世廷的面子,在“括号正處”面前,都變得無足輕重了。

他必須用最響亮的聲音,最堅定的姿态,向江昭甯展示他的“忠誠”和“覺悟”。

周明清立即以極其專業和程序化的口吻補充:“是,幹部交流确實有明确制度規定。”

“江書記的決定完全在規則框架内,流程上沒有問題。”

緊接着,其他常委同樣不甘示弱,紛紛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