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需要各顯神通去争取、但也必須在他設定的框架内進行的遊戲。
他沒有給出任何承諾,甚至沒有提任何具體的名字。
但在座的七位“潛在候選人”,在聽到“尊重民主集中制”“聽取大家合理建議”這些官場套話時,人人内心深處已經燃起了熊熊的希望之火。
不少人已經在琢磨散會後該如何“适當地”、不着痕迹地向書記“彙報思想”“争取指導”了?
江昭甯最後說了一句,“大家還有什麼話嗎?沒有的話,五人小組成員留下來。”
“其他的同志散會!”
空氣中仿佛響起夾雜着輕微的椅腳挪動聲和紙張窸窣聲。
超過一半的常委紛紛起身離去。
段顯輝戎裝筆挺,向江昭甯微微颔首示意,大步流星地離開。
他對地方事務的“超然”姿态,此刻顯得尤為突出。
門在身後輕輕合攏,隔絕了外界的喧嚣。
偌大的常委會議室,瞬間變得空曠而私密,隻剩下五個人。
五人小組會,它不是法定的決策機構,卻是縣裡權力金字塔最核心的尖頂。
它存在的意義,在于縣委書記需要在重大事項提交常委會表決前,與最關鍵的四位成員——掌握政府運行的縣長、協助書記抓全面工作的專職副書記、手握幹部監督利劍的紀委書記、執掌幹部人事大權的組織部長——先行“碰頭”“醞釀”、“統一思想”。
其特殊性在于,這五人占據了縣委常委的近半數,通常11人常委中占5席,且囊括了最核心的權力節點。
武裝部長是戎裝常委,部隊建制,地方工作的參與程度很少,一般的問題不會表态。
重大的問題絕對會與書記保持一緻。
當這五人的意見達成一緻,尤其是在縣委書記主導下達成一緻時,在後續的正式常委會上,幾乎就意味着定局。
五人小組會統一的事項,在常委得到通過是正常,不通過反而是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