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頁)

他需要了解更具體的情況,而非模糊的形容詞。

劉志剛歎了口氣,語氣帶着幾分無奈和惋惜:“他認死理!”

“而且非常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東西。”

“有時候,甚至甚至不太顧及領導的感受和意見。”

他頓了頓,似乎在組織語言,回憶具體事例:“比如,前年服務現已調離的李副書記的時候。”

“有一次,李副書記急着要一個關于開發區招商引資的數據分析報告,時間要求很緊。”

“林夕熬了一宿弄出來,李副書記看了初稿,覺得某些數據的表述不夠‘亮眼’,要求他按某種‘更積極’的口徑調整一下。”

“其實這在當時也算常規操作,大家都理解。”

“可林夕當場就頂回去了,說數據來源清晰,那樣調整不符合實際,會誤導決策,堅持不能改。”

“任憑李副書記怎麼暗示、甚至後來有點不高興了,他就是梗着脖子不松口。”

“最後鬧得挺僵,報告雖然按他的意思沒大改,但李副書記從那以後,就對他有了看法。”

劉志剛又補充道:“再後來有一次涉及到某個項目的群衆信訪風險評估,林夕經過實地走訪和材料研究,認為風險等級很高,必須重點标注。”

“某個領導覺得那個項目是縣裡重點工程,當時又在關鍵節點,擔心風險等級寫太高了影響進度和上級評價,希望他能‘策略性’地淡化一點。”

“結果林夕又犯了倔,在彙報會上據理力争,引經據典,把領導駁得有點下不來台”

“雖然事後證明他的判斷是對的,項目後期确實出了問題,但當時那種場合唉。”

“所以幾任領導,都是開始覺得他能力強、文筆好、認真負責,用着很順手。”

“可時間一長,就因為他這認死理、不轉彎的性子,慢慢就不那麼喜歡了,最後都把他退回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