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頁)

蘇長順特招進廠的事兒,像長了翅膀一樣,當天就傳遍了整個軋鋼廠。

不過版本有點走樣,傳成了宣傳科趙科長慧眼識英才,親自從大街上挖來一個天才畫師,連楊廠長看了畫都拍案叫絕,當場特批進廠。

雖然身份暫時是臨時工,但在工友們樸素的認知裡,能讓廠長親自點頭的,那就是闆上釘釘的大能人。

宣傳科瞬間成了全廠最熱門打卡地,連帶着趙世武走路都帶風,逢人就提兩句我們小蘇。

趙科長效率極高,直接把廠門口那幾塊又大又舊,常年被風雨侵蝕得字迹模糊的宣傳闆報劃給了蘇長順,作為他展示才華的第一個舞台。

老趙原話:"小蘇,把你這畫風,這勁頭,都給刷上去,讓工人們上下班第一眼就能看見。"

蘇長順心裡早有計劃。

他花了一天時間調研走訪,跟幾個車間的老師傅,青工聊天拉家常,摸廠裡最近的重點任務,工人們關心啥。

他深刻理解,1955年開春,對于軋鋼廠,乃至整個新中國工業,什麼才是最具時代特色的主題。

臨下班前,幾塊嶄新的木質黑闆被火速替換好,蘇長順沒讓小李幹事插手草圖,他要來個開門紅。

第二天清晨,工人們像往常一樣,打着哈欠,揣着飯盒往食堂裡走。

習慣性地想忽略那些看膩了的食堂門口的宣傳闆報。

"嚯!"第一個擡頭的人一聲驚呼,跟釘在了原地似的。

"哎喲我的媽,這…這是啥新鮮玩意兒?"後頭的人差點撞上,不滿地嘟囔,順着目光一看,也傻了。

隻見原本死氣沉沉的闆報區,徹底變了個樣。

左邊第一塊闆報,最上方紅彤彤,粗犷有力的大字标題:"公私合營是金橋,攜手并進産量高。"

畫面正中,構圖絕妙:一邊是代表公的國營軋鋼廠高大廠房和煙囪,另一邊是代表私的合營前某私營廠稍矮些但規整的車間,二者之間是一道粗壯的,描繪成工業齒輪和鋼水奔流形态的巨大金橋。

橋這邊是穿着嶄新工裝,精神飽滿的原私營廠老師傅,正高興地踏過金橋,橋那邊是國營廠熱情的工人代表伸出手臂熱情迎接。

中間最大的一塊闆報,主題更是響亮:"老大哥經驗學起來,咱們的生産提上來!"

整個畫面主體是一位頭戴安全帽,眼神深邃堅毅,留着濃密胡須的蘇聯專家形象。

他正微微俯身,拿着一本厚厚的《技術手冊》,用粗大的手指指點着。

他對面是幾個專注凝神,充滿求知欲的年輕中國工人,手裡拿着筆記本,那崇拜和認真的神情躍然紙上。

背景是極具象征意義的:巨大的齒輪在專家身後代表蘇方先進工業,在工人身後則慢慢轉化為奔騰的鋼水和嶄新的國産機械,寓意不言而喻!

右邊那塊,則是更具體的:"搞革新,搞競賽,争當技術先鋒不倦怠。"

畫的是技術攻關熱火朝天的車間場景。

幾個青工圍着一台機器研究圖紙,眉頭緊鎖但眼中閃着光,另一邊是勞動競賽的場景,紅旗招展,工友之間你追我趕,臉上寫滿了拼勁和自豪感。

這簡直像打開了新世界大門,原本步履匆匆要去打卡的工人走不動道了。

準備去吃早飯的人群在闆報前排起了長隊。

連推小車送煤渣的老大爺都停下腳眯着老花眼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