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後,走廊裡,操場上,到處都是"小船兒推開波浪"的哼唱聲…
那是烙印在童年骨髓裡的旋律,純粹,快樂,代表着無憂無慮的童年。
他怎麼也想不到,在這個他本以為完全陌生的,物質匮乏的五十年代,在這個紅星電影院裡。
在《祖國的花朵》這部他從未聽說過的老電影裡,竟然響起了這首貫穿他整個童年乃至前世人生的歌。
原來…這首歌這麼早就誕生了,它屬于1955年,屬于這個火熱的年代。
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混合着強烈的歸屬感和近乎失而複得的狂喜,猛地攥緊了他的心髒。
那不是局外人的欣賞,而是他鄉遇故知的靈魂震顫。
"海面倒映着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着綠樹紅牆"
旁邊的李曉梅顯然對這首歌極其熟悉,忍不住也小聲地,溫柔地跟着哼唱起來。
她的聲音不大,混合在影院響亮的童聲合唱中,卻異常清晰地鑽進蘇長順的耳朵。
她的歌聲,影院回蕩的童聲,完美地重疊,交織在了一起。
這聲音,像一把鑰匙,徹底打開了記憶的閘門。
蘇長順眼前不再是紅星影院的銀幕,而是穿越到了前世的教室。
明亮的陽光,風琴的聲音,同桌女孩紮馬尾辮的背影,還有自己那稚嫩跑調的嗓音…
一種難以言喻的沖動湧上喉嚨,
幾乎是下意識的,在李曉梅哼唱到下一句時,蘇長順忘記了周圍的觀衆,忘記了時代背景的差異,忘記了要保持沉穩的形象。
他用他記憶中那個孩子最本真,最投入的方式,用他前世的聲音和語調。
跟随着旋律,自然而然,甚至帶着一絲激動過後的微顫,脫口而出地輕輕唱和起來。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這一刻,他唱的仿佛不是一首電影插曲,而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童年的回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