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1頁)

揚州的捷報,如同插上了翅膀,以最快的速度,傳回了長安。

當“江南鹽商盡數伏法,‘自願’捐獻家産之半,總計得錢糧五百萬貫”的消息,在朝堂上被宣布時,整個太極殿,陷入了一種近乎詭異的寂靜。

五百萬貫!

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了。

這筆巨款,幾乎相當于大唐國庫,整整一年的财政收入!

而太子殿下,從推行“鹽引”新法,到徹底平定江南,僅僅隻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

文武百官們,看着那個依舊站在丹陛之側,神情平靜如水的太子李承乾,心中已經不是敬畏,而是恐懼!

這位太子的能力,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理解範疇。

就像一個無所不能的神明,無論多大的難題,多強的敵人,在李承乾面前,都如同土雞瓦狗,不堪一擊。

朝堂之上,再也沒有人,敢于對東宮的任何決策,提出半分異議。

李承乾的威望,在這一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點。

甘露殿内。

李世民手中拿着那份來自揚州的詳細奏報,久久不語。

他的臉上,看不出喜怒,但内心,卻早已翻江倒海。

“千萬貫原來,他沒有說大話”

李世民喃喃自語。

李承乾真的做到了。他用一種近乎粗暴,卻又偏偏在法理上無懈可擊的方式,為大唐,打開了一扇通往無盡财富的大門。

從今往後,大唐将再也不會為錢糧發愁。

征伐突厥、經略西域、甚至遠征高句麗,這些耗資巨大的宏偉藍圖,都将擁有最堅實的物質基礎。

作為皇帝,他确實應該高興。

但,作為父親,卻感到了一陣陣的寒意。

他發現,自己那個兒子,越來越像一頭脫缰的野馬,朝着一個完全無法預測,也無法掌控的方向,狂奔而去。

之前那招“摘桃子”的手段,現在看來,是那麼的可笑。

雖然收回了“鹽引”的管理權,但整個新法的威望、人脈、乃至由此産生的巨大影響力,卻已經深深地,烙上了“太子李承乾”的印記。

他這個天子,反倒像個跟在後面,拾戰利品的。

“陛下。”侍立一旁的長孫無忌,看出了李世民的憂慮,低聲說道,“太子殿下,雖有大功于社稷,但其權勢日重,威望日隆,恐非長久之計。當稍加抑制。”

“抑制?”李世民苦笑一聲,“輔機,你告訴朕,該如何抑制?”

“他興修水利,是為了百姓;改革鹽法,是為了國庫。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打着‘為國為民’的旗号,占盡了天理人心。朕若是無故打壓,豈不成了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