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第1頁)

大軍,一路向東,跋涉十餘日,終于抵達了遼河西岸。

隔河望去,對岸,便是高句麗的土地。

黑壓壓的森林,起伏的山巒,隐約可見的烽火台,都透着一股蕭殺與戒備。

戰争的陰影,如同烏雲一般,開始籠罩在每一個士兵的心頭。

按照李世民最初的戰略部署,東征先鋒營的任務,是先行渡河,在遼東半島,選擇一處易守難攻之地,建立橋頭堡,為後續主力大軍的到來,掃清障礙。

這是一個風險極高,也極易損兵折将的任務。

中軍大帳之内,氣氛凝重。

侯君集,這位新晉“大權在握”的副帥,正對着一幅巨大的軍事地圖,唾沫橫飛,指點江山。

“諸位請看!”侯君集意氣風發,用馬鞭指着地圖上的一處,“此地,名為‘泊灼口’,乃是遼河下遊,一處重要的渡口。其對岸,地勢平坦,水流相對平緩,最利于我大軍渡河,并迅速展開陣型!”

“末将以為,我軍當集結主力,于三日之内,強渡泊灼口!一舉在遼東,站穩腳跟!”

李勣看着地圖,眉頭微蹙,沉吟道:“侯公,泊灼口地勢開闊,固然利于我軍渡河,但也同樣利于高句麗人,集結兵力,進行阻擊。我軍乃是孤軍深入,若在渡河之時,遭遇敵軍主力,恐傷亡慘重啊。”

李勣的擔憂,不無道理。

兵法有雲,半渡而擊,乃是大忌。

侯君集聞言,卻是不以為然地擺了擺手。

“李長史此言差矣!”他傲然說道,“我大唐天兵,兵鋒所指,所向披靡!區區高句麗蠻夷,豈敢與我軍正面抗衡?他們若敢來,正好,讓我先鋒營的将士們,用他們的狗頭,來祭我大唐的軍旗!”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帳内所有将領,刻意提高了聲音:

“再者,此乃陛下欽定的‘速戰速決’之方略!我等身為臣子,自當奮勇争先,為陛下分憂!豈能畏首畏尾,贻誤戰機?”

他搬出了“陛下”,來壓制李勣的異議。

李勣歎了口氣,不再多言。

此刻的侯君集,剛愎自用,根本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