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紛紛上奏,彈劾太子“不尊禮法,妄動國本,以酷烈之手段,欺壓士紳,非仁德儲君所為”。
李承乾在江南的改革,已經,觸及到了,他們這個,整個“士紳地主階級”,最核心的利益!
他們必須聯合起來,将這股,可怕的“歪風邪氣”,給按下去!
一時間,整個朝堂,對太子的彈劾之聲,甚嚣塵上。
仿佛,李承乾,已經成了,一個即将颠覆大唐社稷的千古罪人。
李世民,靜靜地聽着。
他的心中,怒火也在熊熊燃燒。
他确實,沒有想到,李承乾的手段,會如此之“絕”!
他讓李承乾去江南,是讓他去“安撫”,是讓他去“平衡”。
可他,倒好!
直接,将整個江南的桌子,都給掀了!
這,眼裡,還有沒有,他這個父皇?還有沒有,朝廷的法度?!
但是,憤怒歸憤怒。
李世民,并沒有立刻下令,去制止李承乾。
因為,另一份,由戶部尚書戴胄,和新任國子監博士馬周,聯名呈上的奏疏,正靜靜地,躺在他的禦案之上。
這份奏疏上,沒有控訴,沒有彈劾。
隻有,一連串,讓李世民,這個務實的君主,都感到觸目驚心的數字。
“自太子殿下,在江南,推行改革半月以來。江南道,各州縣,主動向官府,登記入籍之‘隐匿人口’,已達,三十餘萬!”
“更重要的是,百姓們在得到土地之後,生産熱情空前高漲。他們自發組織,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據最保守估計,明年,整個江南道的糧食總産量,将倍增!”
“民間,再無流民。百姓,夜不閉戶。所有青壯,皆有其業。所有孩童,皆盼入學。其景象,堪比上古三代之盛世!”
這份奏疏的最後,是戴胄和馬周,這兩位,最務實、最清廉的能臣,共同的八個字的評語。
“經天緯地,利在千秋!”
李世民,手握着這兩份,内容截然相反的奏疏。
一份,是王公大臣,士族領袖的“血淚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