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第2頁)

——羅通的“西征軍團”,在李靖的“默許”之下,已經将“三三制”戰術,推廣到了,近萬人的規模。他們在與吐蕃殘餘勢力的摩擦中,戰無不勝,早已成了整個西域戰場上,最耀眼的“明星”。羅通在信中,興奮地向太子請示,是否可以,開始,嘗試組建一支,完全由“新戰法”武裝起來的山地特戰旅。

——而馬周,在國子監的“思想戰争”,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他創辦的“格物學社”,已經吸引了包括孔穎達的孫子,房玄齡的幼子在内的,數十名,頂級勳貴子弟的加入。他們對太子殿下那“經世濟民”的“大道”,産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馬周在信中激動地,向太子請示是否可以,将《大唐農書》,進行,更大範圍的刊印與傳播。

民心、軍心、士子之心

李承乾,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将自己的根,紮得比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太子,都更深也更牢固。

這一日,李承乾正在與李綱、狄知遜等人,商議着如何将江南的“新政”進行深化。

“殿下,如今,江南之地,民心已附,士紳歸順。臣以為,當乘勝追擊!”狄知遜,這位行事向來雷厲風行的法曹,建議道,“當以‘總司’的名義,正式向陛下上奏,請求在江南設立常态化的‘巡回法庭’!并将您之前所創的,那套,更加公平、高效的《新編大唐律法(民事篇)》,在江南,進行試點推行!”

“如此,則可将江南,徹底變為我等新政的,‘王道樂土’!”

然而,李承乾,在聽完狄知遜這,充滿了激情的建議後,卻緩緩地,搖了搖頭。

“不。”

“時機,還未到。”

“殿下?”衆人,皆是不解。

如今天時、地利、人和,盡在東宮。為何殿下反而變得,如此“保守”?

李承乾,看着衆人,那困惑的眼神,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他走到那幅,巨大的輿圖前,目光卻沒有看江南,也沒有看西域。

而是落在了那個代表着,至高無上權力的長安城。

“諸位,”李承乾的聲音,變得前所未有的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