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東西我就拿走了,黃米等會兒我給你送來。”
李陽說着話,把磁石拿在手裡就要往外走,李大舌頭趕忙跟了出來。
“哪好讓你再跑一趟,我…跟着去拿就是,哈哈…”
别看李大舌頭嘴裡說的客氣,可身體卻誠實得很,跟着李陽回家拿了十斤黃米,這才興高采烈地去了。
李陽在家中又做了數次實驗,更換了水盆和草葉,鐵針都準确無誤地指向南方,這才徹底放心。
到了次日清晨,官府果然派來了糧車隊,一口氣送來三千斤糧食,說是供踏勘隊使用。
看到糧食來了,王貴這幫人又來了底氣,要求即刻出發。
李陽也不再推辭,命人帶上兩輛大車,裝了一千多斤糧食。
踏勘隊加鄉勇一共二十六個人,就算是每人吃三斤糧食,也足夠吃上半個多月的。
隊伍出發之後,除了李陽和踏勘隊那五個人有馬,其他鄉勇都是步行。
在古代行軍多半不會身穿甲胄,否則用不了多久就會體力透支,所以甲胄都放在大車上。
鄉勇們帶着随身兵器,沿着河岸一路向北。
走入白山黑水的了山林之中。
在沒有指南針的古代,想要在深山老林尋找宜居的安置地,隻能沿着河岸向前搜索。
畢竟有河流作為指引,絕對不可能迷失方向。
而且就近就是水源,還能靠捕魚捉蝦來補充食物,是一種極為穩妥的選擇。
如果在一般山裡自然是利大于弊,可在餓虎山卻是件極其兇險的事!
在深山老林中,動物都要靠近水源才能生存,河流沿岸經常看到野獸出沒。
食肉的大型猛獸自然也了解這一點,經常會在河岸附近聚集伏擊。
如果沒有自保能力,沿着河岸搜索踏勘,等于拿自己去喂野獸!
王貴在村裡趾高氣揚,可是當進入山林之後,臉上便盡是驚慌之色。
騎在馬上左瞧右看,一副草木皆兵的樣子。
“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