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1頁)

雖然遣詞用句并不華麗,卻能看得出寫這本書的人一定是個學問很豐厚的學者。

儉樸直白的叙述,更能擊中人心。

李骁這一世的記憶中,聽過許多類似的經曆,就算是姜握瑜,李骁偶爾也能感受到她身上傳來的對如今現狀的怨怼。

但這本書裡的主人公沒有,他隻是默默的、坦然的接受一切。

收好書,李骁翻出信紙,提筆思索了許久才落筆開始寫信。

信裡李骁直白的表達了對黃四兒贈予他書籍的喜悅,又讓黃四兒找機會請假回城。

李骁想要把他現在在飯店的工作轉讓給黃四兒,讓他少吃兩年苦。

畢竟高考就在明年12月份,在那之前,李骁雖然沒有學習的壓力,可也不願意把時間繼續浪費在飯店後廚裡。

信裡還委婉的詢問了這些書的來源,李骁不知道黃四兒有沒有看到那本自傳書。

李骁也不敢提醒的太明顯,因為現在郵寄東西,可能還會被檢查。

所以他隻能轉着圈的問,也不知道黃四兒能不能看明白。

寫好了信,重新讀了一遍,感覺沒什麼問題,李骁便又開始采夠。

采夠這個事,還是要麻煩二姐夫。

二姐夫在這方面人緣廣闊,李骁這一次想給黃四兒郵寄的東西又不單單是吃的。

黃四兒寫信沒有跟他訴苦,但從字裡行間,以及那本自傳中,李骁也知曉了他們的生活跟城裡相比是多麼的艱苦。

一些鄉下難得的藥片,李骁也去廠醫院開了一些。

還有糖茶、能存放久點的臘肉、以及衣帽鞋襪都準備了一些。

足夠黃四兒自己用,也足夠他用這些東西去“交朋友”。

至于讓黃四兒回來的時間,李骁讓他盡量在年前或年後趕回來,不要拖得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