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酒意,王村對趙光說:“兄弟,還是詩仙李白說的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流其名。’所以人生在世要及時行樂,該吃就得吃,該玩就得玩,千萬不要枉費了來世一場。”
趙光很贊成地對王村說:“王礦主說的極是,你真是我難遇的知音。”倆人喝足吃飽之後,又到ktv包房去唱歌,王村還特地叫了兩個歌女陪唱,倆人和歌女打罵調情,一直到深夜才回家。臨分手之前,王村還對趙光如此這般地耳語了一番,隻見趙光是連連點頭,随後王村也塞給了趙光一張一萬元的銀行卡,倆人揮手告辭,大有相見恨晚的意味。
三
張明華、趙光和王村達成默契之後,倆人秉承王村的意思,各自在和李樹閑談時,試探過李樹,意思是勸李樹棄舊主另覓新主,想不到李樹還沒有聽完,就打斷了他們的話,對他們說,“人做事要講道德憑良心,不能這山望着那山高,不講義氣,更不能見異思遷,做違反道德良心的事,甚至是與壞人同流合污做違反法律的事。”這一番話是言正詞嚴,直說得張明華和趙光是啞口無語。
倆人把和李樹談話的結果向王村作了彙報,王村聽了還不死心,特地打了個電話給李樹,要請李樹出來和他一起吃飯叙叙,李樹接了王村的電話後,他知道王村的為人,所以毫不猶豫,連面子也沒有給王村,就直接對王村說沒有空,把王村的邀請給回掉了。王村是氣不打一處來,但也無奈不得李樹,隻能作罷。
李樹接到王村的電話後,再聯想到張明華和趙光與他的談話内容,想想不對頭,就專門找連洪談了一次。他沒有說張明華和趙光與他的談話内容,他想都是同事,在背後嚼舌頭說人家的長短終歸不太好,再說也沒有什麼确切的證據可以證明他們和王村有什麼勾結,于是就把這些事情在和連洪談話時給隐去了。他就對連洪說了王村約他吃飯的事,認為王村将做出對金弘煤礦不利的舉動,提請連洪務必要加以注意和小心。然而可惜的是,連洪認為礦與礦之間的來往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根本沒有往深處和細處去作進一步的思考和調查,結果便産生了非常嚴重的後果。
王村和張明華、趙光按計行事,首先在各個要害部門安插了自己信得過的人,張明華分管行政和人事,做這件事簡直可以說是沒有什麼周折,不費吹灰之力就給搞定了。然後是搞垮金弘煤礦的經濟,他們采用了忽視出煤質量檢驗,隻要求出煤數量的做法,讓出煤數量多的職工多拿工資和獎金。這樣做一開始就給煤礦造成了一種虛假繁榮的表面現象,時間一長客戶們發覺煤的質量每況愈下,客戶量就越來越少。
張明華和趙光還把事實的真相一直瞞着連洪,等到李樹發覺問題嚴重,再找連洪商量對策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煤礦上囤積了許多的劣質煤無人問津,煤買不出去,工人的工資要發,資金開始周轉不靈了。這時連洪急招張明華和趙光商量對策,而這倆人已經請假離開有幾個小時了,其實他們是不告而别,因為連礦主連洪也不知道他們的請假,他們不過是給一個辦事員打了一聲招呼就走掉了。
屋漏偏逢連日雨。正當金弘煤礦搖搖欲墜之際,連洪又得到了一個壞消息,他的一家貿易公司也是因為管理不善,資金周轉不過來,面臨着倒閉,連洪考慮再三決定壯士斷臂,賣掉金弘煤礦,以拯救貿易公司。連洪剛剛開好中層擴大會議,把自己賣掉金弘煤礦的決定告訴大家,以便找到一個好買家時,王村已經派人給連洪傳遞要買下金弘煤礦的口訊,價格壓到了極底,是一般煤礦價格的一半也不到,三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