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第1頁)

這一世,我要帶着龍國,走上通天大道!

想到這裡,徐陽的目光愈發堅定。

他走向實驗室深處,與林雪前一同加入了建設的行列。

林雪前留在八零一軍工廠後,整個廠區都洋溢着一種别樣的氛圍。

工程師們不僅為擁有這樣一位國際頂尖的專家而激動,更為與徐陽這樣如神祇般的年輕領導人共事而感到振奮。

對于林雪前來說,初時他是帶着些許激動留了下來,但沒想到随着時間的推移,他的認知被徹底颠覆。

在風洞實驗室的建設過程中,林雪前看到了徐陽近乎妖孽的能力。

他仿佛腦中自帶設計圖紙,無需長時間的讨論和推演,就能快速判斷出最佳的建設路徑。

林雪前起初以為徐陽是天賦異禀,但很快,他意識到徐陽的“天賦”早已超出了正常理解的範疇。

超級風洞實驗室的某些組件需要特殊材質支持高速風流條件的極端環境,這樣的需求對現有的工業制造技術來說無疑是挑戰。

然而,在其他資深工程師們為材料的選擇争論不休時,徐陽隻是在白闆上寥寥幾筆,便提出了解決方案:通過引入新型耐高溫複合材料,并配合全新的加工工藝,以最低的成本實現了要求。

這種能力不止一次展現出來。無論是實驗室的結構設計,還是風洞設備的參數調試,甚至連複雜的數據校驗工作,徐陽總能迅速找出問題所在,并以令人拍案叫絕的方式解決。

每一次他出手,都讓林雪前忍不住感慨:“徐陽根本不像是在設計,而像是在拼裝。他的腦海裡仿佛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模型,而我們所有的讨論、嘗試和質疑,不過是在驗證他的想法而已。”

與此同時,徐陽對林雪前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這位空氣動力學領域的權威學者,雖然在過去的研究中專注于理論層面,但在實際工作中展現出的能力讓人歎為觀止。

很多時候,徐陽隻需點撥一句,林雪前便能快速舉一反三,不僅将問題解決,還提出了許多更加優化的改進意見。

徐陽是有系統的挂壁,而林雪前就是天生的挂壁!

一次關于風洞内部流場分布的讨論中,徐陽随口提到了一種未來才會普及的流場穩定技術。

林雪前隻是沉思片刻,便從現有材料和工藝出發,設計出了一套近似的實現方案,并成功提升了風洞測試精度。

這種能力讓徐陽由衷敬佩:“不愧是前世曆史留名的大拿,他的實力,完全配得上‘權威’二字。”

這種惺惺相惜的合作方式,将二人推向了更高的工作效率。

超級風洞實驗室的建設進度大大超出了預期,僅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便完成調試。

而與此同時,j-8戰鬥機的研發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當j-8戰鬥機最終呈現在衆人眼前時,整個八零一軍工廠的員工都不禁發出了由衷的驚歎。

那是一架充滿了未來感的戰鬥機,外形設計極具侵略性,卻又完美兼顧空氣動力學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