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眼前的文件摞得整整齊齊,然而他的思緒卻飄向了遠方。
他的手指輕輕敲打着桌面,心裡翻湧着許多複雜的念頭。
現在的龍國,經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團隊的拼搏,已經在軍工、基礎工業和材料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每當他想到這些成就,心中總是充滿了成就感和一絲隐隐的擔憂——自己還能為國家做些什麼?
他微微仰頭,目光投向辦公室牆上的作戰地圖,那上面标注着龍國當前的戰略部署和工業布局。
徐陽不禁回憶起這段時間的奮鬥曆程。
從天啟坦克的研發,到j-8戰鬥機翺翔藍天,再到東風導彈精準命中目标,甚至是骊龍火箭筒在抗敵前線發揮的重要作用
這一切,哪一項不是從零開始,一步步摸索出來的?
軍工領域如今可以說是百花齊放,龍國已經有能力生産一系列現代化裝備,為未來的國防提供堅實保障。
然而,徐陽并不滿足。
他深知,裝備的更新換代隻是國防實力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支撐工業與科研體系的“地基”。
為此,他還大力推動了基礎工業的升級與擴展,将工業母機的技術引入了龍國,使得許多高精度加工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這不僅讓龍國的制造能力大幅提升,也讓後續的研發工作變得更加高效。
“龍國現在已經進入了正向循環。”
徐陽默默地想,嘴角揚起一絲欣慰的微笑。
基礎工業的提升帶動了生産能力,而先進裝備的應用又反哺了工業需求,推動了一輪又一輪的技術進步。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一個讓他感到無比欣慰的結果。
但随着欣慰而來的,是更多的思考。
材料學方面,徐陽也投入了大量精力,但他知道,這條路上仍然有漫長的探索。
晶體管技術雖然為計算機發展鋪平了道路,但受制于材料性能,當前的計算機水平依然停留在初步階段。
想要邁向更高層次,比如集成電路和微電子技術,必須等到材料學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他深吸了一口氣,目光逐漸凝聚。
他明白,自己雖然推動了工業母機的研發,但後續的改進和優化工作,已經可以交給研究院的專家們去完成。
自己應該将精力投入到其他更具戰略意義的方向上。
“那麼,接下來該做些什麼呢?”
徐陽陷入了沉思。
他的思維一層層剝離開來,從工業體系到科技研發,從國防需求到國際局勢,逐一梳理着可能的方向。
然而,所有的思路最終都指向了一個終極命題——如何讓龍國在這個充滿變數的世界裡立于不敗之地?
答案逐漸清晰,徐陽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
“蘑菇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