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羅馬合衆國公民大聲歡呼:“儒學萬歲!”
……
太平三百二十年。
一個工部官員建議道:“埃及的火車極其迅速,幾百噸的貨物能夠在一個小時内運輸到幾十公裡外。任何馬車都無法與它相比。”
“羅馬合衆國想要發展經濟,首先就必須修建鐵路。”
另一個工部官員反駁道:“那馬車行怎麼辦?那些馬車工人吃什麼?”
又?是一個工部官員嚴肅地道:“我羅馬合衆國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船隻,最?大的貨物運輸方式是海運。”
“我們與黃國的國情不聽,羅馬合衆國自有?國情在,不可單純和片面的抄襲黃國的方式,我們要走自己特色的儒家道路!”
數日後,羅馬合衆國朝會。
工部尚書?大聲道:“火車雖然?有?便?利,但是其禍更大!”
“其一是‘資敵’。”
“火車其速快,黃國人登陸後行軍的速度也?更快,我羅馬合衆國尚且不及反應,舉國淪陷矣。”
一群官員一齊點頭?,太可怕了。
“其二是‘病民’。”
“鐵路所過之處,百姓耕地荒廢,流民無數,更有?火車的妖術影響田地産出和百姓身體健康,如何是好?”
“其三是‘失業’。”
“鐵路若是取代了馬車,我羅馬合衆國數萬馬車夫如何生存?若是數萬健壯馬車夫無業,四處流蕩惹是生非且還罷了,若是竟然?大逆不道産生了造反之心,又?當如何?”
“其四是‘悖祖’。”
“孔聖可有?鐵路?孟聖可有?火車?我羅馬合衆國立國之時可有?火車?”
“違背祖宗家法,亂之始也?。”
“其中利弊,陛下不可不查。”
一群羅馬合衆國官員深深點頭?,工部尚書?果然?是國家肱骨,處處為國深謀遠慮。
……
太平五百六十六年。
羅馬城。
工部某司某廳的官員聚餐。
某滿頭?白?發的資深官員謙卑地走到二十幾歲的廳長前,恭敬地雙手舉杯,戰戰兢兢地道:
“廳長,一直以來承蒙您像對待親兒子?一樣教導我,我感激不盡。”
“這?杯酒敬你。”
“我先幹為敬!”
滿頭?白?發的資深官員大口飲幹了酒水,杯口向下,一臉的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