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他們并不打算建造地面上的庇護所,而是打算建造一座身處地下的庇護所,類似于地窖一樣。
齊原聽了他們的交談後,也大概明白了他們的想法。
兩人在庇護所裡琢磨了很長時間,覺得有必要為自己重新開一條出路,不能就這樣在家裡坐吃等死。
因為誰也不知道寒潮會持續多長時間,他們也不能保證,自己儲備的食物就一定能夠度過整個寒潮。
所以他們需要預防,預防有一天自己食物吃完了,但是寒潮還沒有過去的情況。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那麼發展種植業就變得非常有必要,隻是在原本的庇護所中,空間非常有限,也沒有剩餘的空間讓他們種植作物。
相反,大量的泥土反而會把庇護所弄髒,他們原本的生活變得更加糟糕。
于是,兩人就想到挖掘一個地下庇護所,專門用來種植作物,同時也可以存放木炭之類。
而且兩人也經過檢查,發現營地周圍的土壤非常結實,方便挖掘的同時,又不容易倒塌,完全有條件來挖掘地下庇護所。
兩人說幹就幹,反正現在也沒條件外出,于是就待在營地挖掘地下庇護所。
更讓兩人沒想到的是,他們的運氣非常不錯,居然在第二天的求生商店裡,刷新出一鍵挖掘神器——鐵鏟。
而且價格僅僅隻需要五求生币,兩人經過一番思想掙紮後,還是咬牙将其買下來。
如此一來,速度明顯快了很多,短短幾天時間,就已經初具雛形。
按照兩人的想法,大概挖掘了5米左右。
整個庇護所處于地下三米,而地下庇護所本身有2m多的高度,所以剛好挖掘5m。
兩人能夠明顯感覺到,當處于地下5m的深度時,溫度就沒有那麼寒冷了,顯然泥土的保溫效果還是非常不錯。
當深度達到後,開始橫向挖掘,挖掘出整個庇護所的主體,不得不說這裡的土壤非常不錯,并沒有很多亂石,全都是純粹的土壤,挖掘起來也比較輕松。
并且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任何倒塌的迹象,整體結構非常結實。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兩人在挖掘了幾平米的區域後,還是從營地中搬來一些木頭,當做支柱撐在地下庇護所中。
能極大程度提高安全,避免意外情況的出現。
之後,因為完全處于地下庇護所中工作,所以溫度提高了不少,能夠維持在4~5℃左右,工作環境明顯好了很多。
兩人持續挖掘,大概将整個地下庇護所,擴張到20㎡左右。
其實,完全可以繼續擴張,讓整個地下庇護所的面積更大一些,但是兩人思考了許久之後,還是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因為20㎡的區域,差不多就已經夠用了,就算範圍更大,他們也沒有更多的種子來播種。
更重要的一點,雖然現在看起來庇護所非常結實,沒有倒塌的風險,但這并不代表着萬無一失,每多擴大1㎡的空間,意味着倒塌的風險也會更大。
為了安全起見,所以隻讓大小維持在20㎡左右。
如果今後空間不足,大概率也不會繼續擴張,而是會重新再挖掘一個地下庇護,反正也不是特别難,憑借兩人的能力,多挖掘幾個也不是問題。
這就是人多的好處,遠不是1+1=2那麼簡單。一個人想要挖掘一個這樣的庇護所,少說也要十幾二十天。
但是兩個人彼此配合的話,僅僅隻需要13的時間就可以,而且兩人彼此幫助還能避免很多意外,減少了失誤率。
挖掘出這個地下庇護所後,兩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并不是立刻轉移作物,而是搭建壁爐和通風管道。
将地下庇護所和地面聯通,然後利用粘土制作壁爐。說不定以後,他們也會住下,所以壁爐會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