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梅朵一邊跟着爹娘走進屋子,一邊和喜嬷嬷說:
“上次回來,就沒看到你和顧琴,我娘說你看親戚去了,就是這親戚欺負你了?”
喜嬷嬷又擦了兩把眼淚,可是那眼淚越擦越多,喜嬷嬷在那裡嗚嗚咽咽地。
顧梅朵用手一指顧琴:“你不是跟着喜嬷嬷一起去的嗎?你來說。”
顧琴講述了她和喜嬷嬷去清來縣城,看望喜嬷嬷弟弟的經過。
喜嬷嬷就姐弟二人,從小相依為命,感情深厚。
後來喜嬷嬷被選進宮裡當宮女,她弟弟就留在村子裡,因為比較争氣,喜嬷嬷又經常捎錢回來,日子過得還可以。
姐弟倆一直有書信來往。
後來喜嬷嬷被分配跟着一個厲害的主子,主子嚴禁下人們向外透露任何消息,喜嬷嬷和弟弟就斷了聯系。
後來喜嬷嬷分配到别的宮殿,可以給家裡寫信。喜嬷嬷就陸續給弟弟寫了幾封信,卻是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半點兒回音。
也不知道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這次得了機會,跟着顧梅朵回來,喜嬷嬷向陶氏請了假,領着顧琴,要去看看弟弟。
說起來,他們姐弟有二十多年沒見過面了。
喜嬷嬷領着顧琴來到清來縣城……
顧琴一邊兒走一邊兒和喜嬷嬷聊着天兒:
“嬷嬷,你家原來是住在縣城裡的呀?”
喜嬷嬷笑呵呵地說:“我家原來也是村兒裡的,我弟弟吃苦耐勞,很會過日子。
再加上我每年給他捎回來的銀錢,他就娶了媳婦,在縣城裡買了鋪子,小日子過的也挺紅火。
隻是後來我和弟弟斷了聯系,也不知道他現在怎麼樣了。”
喜嬷嬷從懷裡掏出一張紙,上面兒寫着弟弟的住址。
他們找到地方之後才發現,這裡是一座酒樓,于是二人就走上前去打聽。
“請問一下,這家酒樓的主人可是姓李?”
喜媽媽姓李。
那人看了喜嬷嬷和顧琴一眼,然後說道:
“不是本地人吧?這家酒樓原來的主子是姓李,可是他死了。現在酒樓的主子姓姜。”
那人說完就走了。
顧琴一看喜嬷嬷,隻見喜嬷嬷呆愣愣地站在那裡,看來是被聽到的消息吓住了。
顧琴急忙拽拽她:“喜嬷嬷,你先别難過,也許說的是别人呢。”
喜嬷嬷趕緊附和着說:“對對,說的是别人,不是我家李栓,肯定不是。”
喜嬷嬷嘴裡一直念叨着“不是李栓,不是李栓。”
這時,一個大娘從喜嬷嬷身邊經過,聽到喜嬷嬷的念叨,停下腳步對喜嬷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