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女人就這樣了。唉,顧梅朵也感覺很無奈呀。
這時候,李大虎讓人把大鼓和鑼還有唢呐拿了出來,顧梅朵聽了那個據說是會吹喇叭的人吹唢呐,還挺像那麼回事。
顧梅朵就給他哼起了秧歌調。
反複幾次之後,這人居然就學會了。
于是,顧梅朵就讓人打鼓,敲鑼,配合唢呐的節奏。
很快的,秧歌隊的樂隊就成立了,而且還弄出了一套差不多完整的曲調來了。
顧梅朵就帶頭,告訴這些學會了踩高跷的人要怎麼跟着鑼鼓點來走這個秧歌步。
“大家看我的,一共就四步,一,二,三,四。繼續。一,二,三,四。
走兩步退兩步。走兩大步,退兩小步,就這樣。
但是,千萬别甩開大步走啊,這樣很容易就摔倒的。
記住了,安全第一!好了,跟着我,鑼鼓開始,走!”
亂,很亂,如果不是互相離得遠,恐怕早就都摔倒了。
“停!告訴你們不要亂走了,聽唢呐的節奏。”
有人問道:“什麼叫節奏啊?”
顧梅朵:……
顧梅朵耐心地說道:“這個節奏啊,就是鑼鼓打出來的點兒。你們聽,咚,锵。咚,锵。再看我的腳步,一,二,三,四。
再跟着我走一遍。認真聽,踩着這個鑼鼓點兒走。”
顧梅朵不厭其煩地講解着,直說得口幹舌燥。
358
女人學會了,都給兩個被面嗎?
“鑼鼓敲起來,唢呐吹起來,大家跟着這個鑼鼓點走。來,繼續走。”
再次開始,這次,大家不像第一次那麼陌生了,感覺慢慢在适應這個鑼鼓點,差不多會走了,也能跟上這個節奏了。多練習幾次也就差不多了。
樂隊慢慢合拍了,敲出來的鑼鼓點兒越來越精準了。
高跷隊慢慢适應了,走出來的步伐越來越一緻了。
小廣場上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不少老人家領着小孫子,也來看熱鬧。
很多賣完了豆腐回來的人,也來到這裡看新鮮。
也有的人好玩,強烈要求給一副高跷,也要上來扭一扭的。
他們的要求自然也得到了滿足,踩高跷的人就越來越多了。現在看來,高跷隊已經初具規模了。
顧梅朵又發話了:“好好扭,過年的時候,要穿上新的行頭,化上妝,那才好看呢。
凡是踩高跷的人,一人給一塊布做裙子,一塊包頭,兩條手帕。半大孩子給做一套新衣服。一家最多隻能出一個大人一個孩子。女人也可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