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頁)

  小錢氏道:“這事也就說着容易,現在又不像以前,以前你賣竹編,不去縣城,去大集上也有人賣,可現在他們賣菜,能去大集上嗎?’

  大梨村的大集是農民們的集市,誰家還沒菜呀。

  “可是去縣城,現在不僅進城要進城費,擺攤還得交保護費,進城裡就算是一天不吃不喝,那也得花好幾文錢,一次也就算了,虧了就虧了,去上十天半個月那就沒了七八十文,還是這麼稀裡糊塗沒的,這誰家受得了啊?”

  這倒也是。

  滿寶就眉頭緊蹙,“怎麼傅縣令也不管呢?”

  能管才怪呢,周二郎道:“縣令不在城裡了,不知道幹嘛去了,他想管也管不着吧。”

  “那他去哪兒了?”

  “這我哪兒知道?還是去給你送信的時候聽衙役說的,這才知道傅縣令早兩天前就離開縣城了。”

  滿寶就決定晚上寫信問一問傅文芸,不是說要想辦法救災嗎?

  她還想着看一看周大亮家會有什麼補助呢。

  周大亮是四哥的好朋友,家裡現在困難得很,為了他,周四郎近來愁得很。

  結果她的信剛給周二郎送出去,還沒來得及等回傅文芸的信呢,白善寶就告訴她,“我伯父說,縣令去巴西了,我們州可能也要減免賦稅了,我伯父一早就帶着人去巴西了。”

第225章

仁厚

  綿州郡的治所在巴西,那裡此時正聚集着一大批的官員和鄉紳土豪,等白老爺趕到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

  他沒有去住客棧,而是去找了個朋友,住到朋友家裡。

  地主的朋友有很大概率也是地主的,作為當地的地主,對方消息可比從七裡村趕過來的白老爺靈通多了。

  他很高興,樂哈哈的讓下人們準備好酒好菜,和白老爺道:“這一次也不知是老天爺給的運氣,還是有心人故意為之,但我們這些人都是受益人,值得慶祝一番,來,我們今晚不醉不休。”

  白老爺與他碰了一杯,問道:“魏大人怎麼會想到來我們綿州?”

  綿竹又不是主要災區,他赈災這麼忙,按說不應該來到他們這裡才對。

  朋友喝了一口酒後笑道:“說是魏大人出去赈災時,碰到兩個蹲在路邊的災民談起綿州之事,他們是從綿州出去的,魏大人聽說這邊也有許多人受災,便臨時決定過來了。”

  他壓低了聲音笑道:“但我總覺得這也太巧了,說不定是有心人有心為之。”

  白老爺首先想到了傅縣令,但他不敢說,“不知是誰?”

  “誰知道呢?或許是一個一心為民之人,反正總不是我們的刺史大人。”朋友靠在椅子上,他還是更習慣盤腿坐,白立也不是外人,他便直接盤腿坐起來,道:“他剛到任第二年,若無意外,恐怕還得在這裡待四年,你不知道,洪災一發,他就約談了我們,巴西内的幾家陸陸續續捐了好幾趟了,一次要的捐比一次多。”

  說到這兒他就滿腹怨氣,道:“時至今日我已經給了五次捐了。”

  白老爺吓了一跳,“這麼多?”

  “我們的刺史老爺還嫌少呢,之前我們就聯名建議過,讓他上書減免些賦稅,不敢說全免,至少少交一些。結果你猜怎麼着?”

  白老爺搖頭。

  “他睜着眼睛說瞎話,說綿州境内的情況良好,我們不該跟其他州縣的百姓争利,畢竟這些錢糧于我們來說沒什麼,但對外頭受災的災民來說卻是救命的東西,哼,他一副良善的樣子,倒把我們說成了十惡不赦。”朋友道:“是,這些錢糧對我們這些人來說是不至于傷筋動骨,但我們氏族世代在這兒,誰家沒有窮親戚?”

  “這次綿州受災是不比外頭嚴重,除了死傷些人,大部分人家的房屋都保住了,可要緊的是田地裡的莊稼沒保住呀。”他道:“要是減免了賦稅,大家勒緊褲腰帶熬一熬今年就過去了,可他不減,光秋稅就能壓死人。本來洪災沒死,倒死在了人禍上,他們這是想把綿州也逼如絕境呢。”

  “哎,也沒你說的那麼嚴重,此時朝廷正盯着劍南道呢,他敢這樣逼死百姓,我們還沒動,朝廷就先饒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