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10頁)

  滿寶剛和白善寶白二郎吃了不少的點心,并不覺得餓,因此道:“我不餓。”

  老周頭好奇的看向楊和書,和他說話。

  周大郎等人已經魚貫着進地裡開始勞作了,他和周虎拉犁,周五郎則扶犁,他現在已經學會了扶犁,老周頭不想扶犁的時候基本上就交給他。

  當然,他現在也要跟着周大郎和周虎輪着拉犁。

  楊和書就問道:“兩個人拉犁比較省力吧?”

  “可不是,一個人拉,一天下來,那肩膀就沒幾塊好肉了,往後的日子還長着呢,可不敢太拚命。先生也是教書的?”

  楊和書笑眯眯的道:“也教書。”

  老周頭對教書先生天生有好感,笑眯眯的道:“教書好呀,能教書的都是有大本事的人。”

  楊和書就笑問,“老丈家裡讀書的人多嗎?”

  “多,”老周頭特别驕傲的指着地裡的大小孫子及孫女道:“喏,連最小的孫子都讀書了。”

  楊和書張大了嘴巴,詫異的去看滿寶,這樣的家境還窮?

  當他沒見過窮人嗎?

  滿寶張嘴就要說話,楊和書就笑眯眯的搶先在她之前問,“先生是誰,不知道學堂離得遠不遠,一年的束脩是多少?”

  “啊?”老周頭反應過來,一張老臉都笑得跟菊花一樣,樂呵呵的道:“不要錢,不要錢,是我閨女教的。”

  被老周頭指着的滿寶挺了挺胸膛,驕傲的看着楊和書。

  老周頭有些惋惜的道:“我們家就我這閨女聰明一點兒,她學東西可快了,她幾個哥哥和底下的侄子侄女都比不上她,要很久才能學會兩個字,好在他們讀書不要錢,就佔一些時間。”

  楊和書顯然沒想到,詫異的問,“那書籍和筆墨紙硯總要錢的,老丈肯在這上面花銷也很不錯了。”

  他一路走來,别說家境一般和貧窮的,就是富裕一些的農戶也是不敢輕易送孩子去上學的。

  他問過他們的想法,都說讀書難,認字難,家裡有點錢就送孩子去念書,萬一念個一兩年家裡支撐不住了又接回來,字沒學幾個,一轉頭又可能忘了,這不是浪費錢嗎?

  要知道,對普通百姓來說,書籍和筆墨紙硯的花銷也是很大的,兩年的時間已經能認不少字了,基本上一些最簡單的書籍也能斷斷續續的讀下來,可如果不能持續買書和繼續練字,過一段時間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要知道少年人學東西比較快,但忘東西也比較快。

  楊和書數了一下老周家那群孩子的人頭,暗暗點頭,要買這麼多書和筆墨紙硯,看來老周家的花銷也大呀。

  但同理,他們家肯定不是很窮。

  誰知道念頭才閃過,老周頭就哈哈大笑起來,樂道:“先生一看就是沒吃過苦的,家裡都有書了,要買啥書呀。”

  老周頭把閨女拉到了身邊,和楊和書誇讚道:“我閨女的先生是好人,每次要上新課本了都會給她抄一本,滿寶學會了,自個回家一邊練字一邊又抄一兩本,那抄得不好的就給家裡的孩子們看了,抄得好的可以還回去給先生,下次學堂裡有學生不想花高價從書鋪裡買書,那就花一些筆墨紙費從先生那裡拿一本。”

  楊和書張大了嘴巴。

  “我也沒指望他們以後去當先生啥的,其實我覺着鄉下人家學會種地,再會算些數,再會寫自個的名字就行了,以後家裡要繳納的稅可以自己算,不用去找裡正幫忙,畫押也可以簽上名字就成,不用再畫個圈。”這還真是老周頭的真實想法,“不過我家老婆子和閨女都說讀書好,既然好,那就讀吧,反正他們在家裡也是出去玩兒,還不如蹲在院子裡拿着棍條學寫字呢。”

  楊和書:“……所以也沒有筆墨紙硯嗎?”

  “哎呦,那東西可貴着呢,我閨女跟她哥哥們出去賣糖賺了不少錢,錢基本都花在筆墨紙硯上了,偶爾家裡還得給她出一些,一盒墨夠買好幾斤肉了。”

  滿寶分辨,“就三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