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和書忍不住問,“你們要種這麼多東西,又養這麼多東西,隻三個長工夠用嗎?”
“不夠呀,”白善寶道:“所以我和我祖母說過了,等忙完這一段就再請人。”
滿寶頗有老周頭行事的智慧,聞言道:“其實給長工們娶媳婦就好了,我爹說了,人不夠用,娶媳婦就好了。”
楊和書:……
白善寶卻認真的思考了一下道:“但好像沒人願意嫁給他們。”
楊和書卻精神一振,人口也是一個縣發展的重要條件,他問道:“你們的三個長工都沒有媳婦?”
第392章
貧窮的理由
三個長工不僅沒有媳婦,連家都很少回去了。
他們從家裡被趕出來打工讨生活,做了兩年短工後才在白家安頓下來,期間倒是回家過。
但他們在老家沒有地,或者地很少,日子并不好過,還不如在白家打長工呢。
基本上,不是特别懶就不會被趕走,不趕走,每天就有吃的,就能活下去。
富貴不了,但在災年的時候日子也比一般貧苦人家還要好過,因為至少他們不會餓死,也不至于去當流民。
如今,三個長工,年紀最大的一個已經二十四歲了。
在七裡村,這個年紀孩子都能下地幹活兒了。
比如周二郎和周三郎這個年紀。
最年輕的一個也二十二了,三個沒有一個有娶媳婦的資本。
楊和書興奮起來,連忙讓人去把三個長工叫過來,他很好奇,他們是怎麼失地的。
三個長工在縣太爺面前都有些拘謹,而且楊和書的問題也讓他們有些懵。
他們離家的時候年紀不小了,但對家裡的事情知道的還真不多,至于家裡的地是怎麼沒的?
三人想了想,長工一道:“好像是我爺爺病了來着,我爹就賣了一塊地買藥,結果還沒好全,又重了。”
他想了想道:“不記得我爹是跟誰借的錢了,後來人家來家裡要債,就把家裡大部分的良田都給收走了。家裡地少,養不活這麼多人,我爹娘就把我和二哥趕出來,讓我們自己去讨生活。”
長工二道:“我在那一片乾旱,地裡沒收成,我爹娘把家裡留的種子也給吃光了,然後就帶着我們出門讨飯了。”
楊和書:……
滿寶:……
“我也不知道我爹娘他們帶着我小弟去了哪兒,反正我回家看過,他們都沒回家,家裡的地也荒着,村長說我要是回去可以分我永業田,我但我想着,我就一個人,既沒有農具,也沒有種子,要種地還得先跟人借錢買農具,買種子,我平日吃喝也要錢,還不如來做長工呢。”
楊和書就看向長工三。
長工三憨憨一笑,道:“我家那片地少,我家三兄弟,一個都沒娶媳婦,我爹娘覺着這樣下去不行,就把我的永業田賣了給我大哥娶媳婦,讓我出來讨生活。”
楊和書驚呆了,滿寶和白善寶白二郎也驚呆了,紛紛瞪大了眼睛齊聲問,“你也願意?”
長工三習以為常的道:“我家總要有人傳宗接代,三兄弟都留家裡,一個都娶不着媳婦,還不如出來一個呢。”
楊和書心裡有些難受,酸酸脹脹的,這種感覺有些陌生,他頓了頓後才問,“那,那你回家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