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因為改直為曲,所以叫這個名字,李二先生知道?”
“知道,今年司農寺廣告天下的犁具,聽聞就是羅江縣的縣令楊和書上獻的。”李二郎笑問,“你們似乎和楊和書很熟?”
三個少年一起點頭道:“一般一般吧。”
“哦?怎麼個一般法?”
滿寶歪頭想了想道:“一年也就見過幾次面。”
白善寶:“每次見面吃吃飯,喝喝茶。”
白二郎:“也就說說話而已,所以說交情一般。”
聽着是挺交情一般的,但看三人還年少,楊和書一年能跟他們見幾次面,吃幾頓飯,且還說話,這就算關系不錯了。
李二郎往後一靠,靠在了牆壁上,曲起一條腿笑問,“那你們覺得楊和書為官如何?”
“還行。”
“還行?”李二郎哈哈大笑起來,樂道:“你們說這話,不怕你們的朋友怪你們?”
“他為什麼要怪我們?”
李二郎沒有回答,反而是問道:“楊和書出身世家,世家子弟驕矜,他下到一個下品縣中,能适應得過來嗎?”
“是有些困難,”滿寶道:“好在他有錢。”
白善寶卻道:“正是因為他有錢才有困難的好不好。”
“有錢還不好啊,我覺着楊大人花錢花得挺開心的,然後我們也開心,這不是好事嗎?”
白善寶道:“是好事,但此風不可長,這世上這麼多的官兒,不是誰都能這麼做的,他開了先例,也僅此一例而已,誰舍得拿自家的錢貼補縣衙?”
第527章
邀請
李二郎立即問:“這是怎麼說?”
白善寶想了想,覺着這也不是什麼壞事,便把楊和書當了縣令後先是貼錢買牛賒牛的事說了,又貼錢買糧種、農具分發給農戶們的事說了。
楊縣令财大氣粗,這是如今羅江縣上下所有百姓的共同認知。
前年的糧價大戰,他雖然被彈劾了,但結果卻是他赢了。
白善寶和滿寶跟他相處得來,有些話他不好跟縣衙裡的人說,萬田又是下人,所以遇見他們兩個時就會跟他們說。
那一場糧價之争,最後是他勝了。
雖然被參了一本,等楊和書又不是毫無根基的傅縣令,他根本不怕人參,所以收了公文後,辯折照常寫,縣衙旁邊小屋子的糧食照樣賣。
辯折上去,再下來,一個月就過去了,再參,再辯,一來一回兩三月就過去了。
直把縣城的糧商沒折騰得沒了脾氣,最後他們沒辦法,也隻能将糧價落了下去,服了軟,這事才算完。
因為據說,當時剛收了秋稅的楊縣令已經向上具表,想要留下一部分秋糧充實府庫,以備将來的天災。
糧商鄉紳們通過各種途徑知道這一消息時,吓得不輕,生怕他把那部分糧食全部拿出來賣,那樣一來,未來半年内他們都不用做生意了。
被逼無奈,他們就隻能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