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8頁)

  莊先生并沒有讓她一個人學習,因此下午也把自己的《尚書》給帶到了書房,給白二郎布置了課業讓他預習後,他便開始教滿寶正确的句讀。

  她自己斷的句,大部分都是對的,但總有不對的。

  莊先生将第一篇課文念了一遍,滿寶則拿着筆直接在書上畫上句讀。

  莊先生低頭看了一眼,他早就發現了,滿寶用來句讀的符号要比現有的豐富許多。

  除了常用的“。”“、”和“?”外,還有他從未在其他書上看到的“,”和“:”等,她更小的時候,可能是因為腦子不夠用,在他念時來不及用上這些句讀,最喜歡的是用斜杠來分。

  莊先生也已經習慣了她的這些句讀符号,他并沒有表示反對,因為他自己都有自己區分句讀的獨特符号,不過看得久了,也有可能是因為白善和白二也都跟她學了這樣的句讀符号,讓他也有種她的句讀符号更适合的感覺。

  莊先生等她把句子都斷好後才道:“《尚書》與其他的書不太一樣。”

  滿寶擡起頭看他。

  莊先生頓了頓後道:“其實《尚書》也算史書,常有人說,今《尚書》是假的。”

  “啊?”滿寶瞪大了眼。

  莊先生見了便一笑,伸手想要拍她的腦袋,但想到弟子年紀不小了,便又收回了手,笑道:“《尚書》傳說為《三墳五典》的遺留之作,為漢時伏生傳下來的,但後來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居的一段牆壁時,發現了另一部《尚書》。”

  不僅滿寶聽呆了,就是一旁正寫字的白二郎都聽住了,忍不住擡起頭來。

  莊先生見了,眼中閃過笑意,笑道:“所以世人将前者稱為《今文尚書》,後者稱為《古文尚書》。”

  莊先生眼中的笑意慢慢消失,歎息道:“可惜後來戰亂,魏後,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

  滿寶便忍不住低頭看着手中的《尚書》,“那這個……”

  莊先生沉默了一下後道:“這是後人收攏散落的文章後重新編就的。”

  滿寶看着先生的臉色,疑惑的眨眨眼,問道:“先生不信嗎?”

  莊先生沉默許久,久到滿寶脖子都快僵了,他才歎出一口氣,幽幽地道:“為師查過不少典籍,發現有些史家懷疑此《尚書》是後人杜撰,真正的《尚書》已全部遺失。奈何為師人微力薄,所能觀閱的書有限,所以并不難下定論。”

  滿寶低頭看着手中的書,問道:“那我們還有學習《尚書》的必要嗎?”

  “當然有,”莊先生笑道:“史料不能單以真假來論之,因為……”

  莊先生皺了皺眉,發現不太好教,他頓了好一會兒才想出一個貼切的例子,示意她提筆記錄,“今兒你寫下‘早食偏平雞子三個’這樣的話,然後将紙張封存,千百年後,有後人将其取出,這史料算真嗎?”

  滿寶想了想道:“算吧,這不是僞造,的确是我這個古人寫下的。”

  莊先生颔首,“那今兒可吃了三個雞蛋,那三個雞蛋還是偏平的?”

  滿寶搖頭。

  “所以你看,這史料是真,還是假?”

  滿寶搖頭也不是,點頭也不是了。

  莊先生便笑道:“這些古書也是一樣的,在流傳的時候,它們會被後人修改,增廣,比如《水經注》,這是很成功的增廣及修改;也會被改換文字,名存實亡……”

  “而這《尚書》,因我等能力有限,所得甚少,它是什麼樣的情況,誰也不知道,但這本書一直被人學習,就說明它有學習的價值。”莊先生道:“《尚書》所記頗封,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十六個字。”

  莊先生一字一頓的念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為為君之道。”

  白二郎念了兩遍,發現有些難以理解,便叫道:“先生,這和你以前說的為君之道有點兒不同呀?”

  滿寶正在回味呢,聞言反手拍了一下他腦袋,道:“真笨,此君非彼君,這說的是當皇帝的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