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2頁)

  夢裡都笑醒了好幾次,他悄悄的和錢氏道:“像楊縣令、唐縣令這樣的縣令才是好人呢。想想以前那些縣太爺,我們這樣的平頭百姓哪敢跟他們做生意呀。這要是做了,豈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嗎?”

  “說話小聲些。”

  老周頭:“也就告訴你。”

  周家兄弟這一次動作不小,連楊縣令都驚動了,不過他也就默默地看了一會兒。

  最近他們縣裡突然來了不少的流民,他下去走訪了一下,隐約知道自己被坑了。

  但人都送到了眼前,沒道理還把人往外推吧?

  于是一邊安排勞丁服役,修建水利,給流民們開荒分地,建房子禦寒,還要分發赈濟糧,把人登記造冊納入羅江縣戶籍。

  果然,沒過多久,楊縣令又被人彈劾了。

  有人參他搶人搶功,而且這一次不是附近幾個縣的縣令彈劾他,而是京城裡的禦史參的。

  楊縣令的案頭上又多了兩本折子,他須得寫辯折。

  楊縣令歎息,雖然他不怕被人參,但總被人參對他也會造成惡劣的影響的,比如會給朝中的前輩們留下好大喜功的不好印象。

  但誰知道他的冤屈呀,這次真不是他搶人,而是有人把人送到了他跟前,他要是不安置,他覺得會很對不起自己。

  流民安置下來,那就得需要糧種,楊縣令便将給京城那邊獻的麥種減了三分之一,哼,不是喜歡參他嗎?

  那就參吧,看誰吃虧。

  如今,羅江縣有良種的事已經是過了明路,朝廷都嘉獎過楊縣令了,隻是還沒來得及給他論功行賞。

  既然過了明路,那麼好的麥種自然是需要給皇室的莊園,朝廷的司農寺提供一些的。

  所以今年秋收還沒結束,朝廷的公文就到了,皇宮甚至還派了一個内侍過來溝通。

  當然,他不止是為皇家莊園來的,還有這個公主,那個皇妃,再那個皇子,他們的莊子都緊缺這樣的良種……

  楊縣令自然不是白給,但總有人想白拿,所以最近他的心情很不好。

  他的心情一不好,他就想讓人家的心情也不好。

  所以這邊周家兄弟的第二批糧種才運出去,他就給還住在縣城裡的内侍說悄悄話,說縣内的良種起碼被益州城那邊取走了一半。

  如今他就是想給他們良種也不能夠了,隻能先供給皇帝和司農内侍震驚了,但看着态度恭敬,面色卻很淡然的楊和書,他不敢說出放肆的話。

  這位又不是一般的縣令,可不是他能發火兒的。

  他隻能堵着一口氣啟程回京,當然,在回京前,他先有一封信飛回了京城。

  周家兄弟高高興興的和唐縣令交接了第二批麥種,從他那裡領回來兩褡裢的銀子,又把工錢都發了,然後把車馬一還,大家就一塊兒樂滋滋的回家去了。

  兩趟,周家的存款翻了一番,老周頭高興得差點在銀子堆上打滾。

  之所以說是差點兒,因為他們前腳才把錢數了一遍,後腳錢氏就要把錢分給兒子們。

  當然不是全分下去,但也得拿出一半來分,包括這次參與進去的大頭二頭及二丫都能分到錢,所以要分的還不少。

  老周頭照例心疼了一下,然後就徇私的多分了滿寶兩個銀錠,再宣布道:“滿寶不在家,她的這份我幫她先收着。”

第733章

借刀殺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