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縣令就蹙眉,“所以周四郎那車麥種真是他指使人去搶的?”
唐縣令就笑道:“指使倒還不至于,就是他那個族弟讓底下的管事暗示了一下那個孫大樹而已,事發後又和孫裡長莫裡長暗示了一下隐瞞此事,真正的證據是沒有的,不過是捕風捉影的彈劾一番。”
但在這時候,這點東西也夠用了。
益州王府前腳剛和季家鬧過一場,在聖上那裡印象很不好,常長史前頭又蹦跶的這麼歡,唐縣令彈劾他,不僅他爹左都禦史唐大人會幫忙,朝中的季相也會伸手按一把。
所以速度才那麼快,他的折子前腳進京,常長史連辯折都沒來得及上便被貶官召回京城了。
唐縣令聽着隔壁傳來的喧嘩聲,心情大好,和好朋友吐槽道:“你不知道我這三年來我有多難,按說他是管着王府的長史,與我這個華陽縣縣令不相幹,偏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跟我相幹。”
“我要歸攏荒地,他圈地;我要安置流民,他摻和着攔截朝廷撥下來的赈濟糧,非得讓流民流離失所一無所有的投到他和益州王府門下;”唐縣令念叨道:“我沒錢,他過年非得大辦遊龍宴,逼着明刺史來壓我;端午想着搭高台遊花車,偏連請來傩戲的人都沒查清楚,他們王府内鬥,我卻是要拼命保人的。”
唐縣令想起這事還是一肚子的火,“益州王真的在端午宴上出事,别說我爹隻是左都禦史,他就是相爺,我脖子上的腦袋也保不住,你說我氣不氣?”
楊和書點頭,“氣!”
“不僅我活不了,他也活不了吧?所以你說我救了益州王,是不是也救了他一命?”
楊和書點頭:“是!”
“但他忘恩負義,緝拿刺客的事我就不提了,我救了益州王一命,和他訴訴苦,讓他高擡貴手給縣衙撥一些荒地安置流民,王爺自己都快答應了,偏他冒出來阻攔,你說我該不該和他有仇?”
楊和書狠狠地點頭:“該!”
唐縣令就一拍大腿道:“所以就活該他倒黴啊!”
之後的事,一件搭着一件,唐縣令要是不做點兒什麼都覺着對不起自己。
當然了,在汪三被抓到前,他還什麼都沒想起來做,主要是他自己都沒想到常家這麼會找死,好巧不巧的撞上來了。
汪三、孫大樹幾個都是常家的佃戶,以前屬于他們的地,多半都落在了益州王府和常家手裡。
唐縣令還有自知之明,隻針對常長史,可沒有說益州王府半點兒不是。
可是,常家背後站的就是益州王府,這幾乎是衆所周知的事。
唐縣令起身走到窗邊,背着手道:“你不知道,我當時往下一查,這才知道那幾個慣常從你們羅江縣進新麥種的糧商竟然都是益州王府之下的人。而他們明面上都是常長史在負責。”
“兩年了,他們自己種的新麥也收獲了,手上能做種子的麥種不少,但他們遲遲不肯往外售出,依然高高拉着糧價和麥種的價格,為的不過是逼得這些還流離失所的流民沒有退路,不得不給他們做隐戶,哼——”
楊和書沉默着沒說話。
“這時候周四郎私下裡兜售新麥種,先他們一步搶占市場,你說他們心裡怎麼想?”唐縣令冷笑道:“也就他每次隻運一車,所以隻常長史的那個族弟在忙活,先走了我縣衙一些衙役的關系,發現按不住人後才開始挑撥着底下的佃戶去搶人。”
楊和書:“你查得倒細。”
“那是自然,不查細些,怎麼知道前因後果?”
“此事過後,你在益州城也待不久了吧?”楊和書問,“你回京以後還出來嗎?還是直接進刑部?”
第736章
跳窗
唐縣令想了想道:“也就這一二年的時間吧,這事一冷,他們肯定會把我弄走的,我想着還是應該到地方上曆練曆練,刑部的案子也多是地方上報上來的,所以我還是想去地方上。”
楊和書便點頭。
唐縣令笑問,“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