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2頁)

  周四郎今天一整天都跟萬田明理一起蹲在書房外面,無聊得很,他看了看唐縣令,又看了看自家幺妹,問道:“滿寶,你們決定什麼時候回家?”

  滿寶想了想,那麼多東西要整理出來恐怕需要不短的時間,也有些不确定的看向白善:“五天?”

  周四郎便道:“那我明天回家去了,得回去和爹娘說一聲免得他們擔心,家裡農忙,大嫂關了店回家幫忙,要不然直接告訴大嫂就行。對了,你們要不要我告訴家裡?”

  扭頭看着白善和白二郎。

  白二郎慫慫的點頭,“周四哥能去告訴我爹最好不過了。”

  就連白善都點了點頭,“有勞周四哥了。”

  周四郎毫不在意的應下,一點兒也不覺得這有什麼為難的,反正他就是個聽吩咐做事的,最後回到家裡,被罰的也是他們。

  唐縣令便也和楊縣令道:“我後日午時過後就走。”

  楊縣令點了點頭,便看向崔氏,“晚上讓廚房準備些易克化的宵夜,稍晚些給我們送去。”

  崔氏不明白他們跟三個少年少女能有什麼事需要連夜做的,但還是點了點頭。

  大家便吃了晚食,也沒耽誤,直接回了書房。

  唐縣令和楊縣令覺得時間有限,幹脆一人拿了一本賬冊,一人抓了一個過去教。

  唐縣令抓了白善,道:“這是一本關于鐵礦開采的賬冊,裡面有日期,開采量,庫存量,以及運出的時間,但這應該是私自記的,有些混亂,中間還有遺漏的時間,我需要你算出每日平均的産量,再算出記錄的月總量,補上若是全月開采的總量……”

  白善明白,“這是在算他們到底煉了多少兵器是嗎?”

  唐縣令頓了頓後拍了一下他的腦袋,“問題那麼多,先把冊子整理出來。”

  楊縣令則是抓了滿寶,拿了三本購買糧食的冊子與她道:“這三本冊子雖然都是購買糧食的,但記得很混亂,你看中間還有筆記,此筆是給家山坳的,這一筆則是給安山的,我需要你重新列出來,哪一筆是給家山坳的,哪一筆是給安山的,中間隔了多久,最好能算出他們每地每天大概費去多少糧食。”

  滿寶秒懂,“這樣可以算出家山坳裡有多少人,安山裡有多少人是嗎?”

  楊縣令頓了頓後點頭,“不錯,你這幾本冊子都很雜,自己要分清楚來,别算錯了。開礦的人和兵士可是不一樣的。”

  滿寶鄭重的點頭。

  楊縣令這才拿了一本厚厚的冊子給白二郎,道:“這是益州王貪墨河工銀子的冊子,這應該是原始冊子,不怎麼亂,但經過誰的手也要列出來,你幫我列出來。”

  白二郎戰戰兢兢,“我,我不懂呀。”

  楊縣令就沖他溫和的一笑,安撫他道:“别怕,我給你打個樣兒,你就照着列就行。”

第891章

端倪

  等給三人說好賬冊要怎麼整理,看他們都上手後,唐縣令便和楊縣令拎了一壺茶在窗邊坐下,倆人推開窗看了眼外面的院子。

  院子裡點起了燈籠,朦胧的紅色燈光照在院子裡,有種溫馨的感覺。

  周四郎正拉着萬田、明理和大吉在院子裡玩牌,其餘的下人一個也沒有。

  唐縣令就舒心的呼出一口氣道:“還是你這兒好,說些什麼也不怕過了第三人的耳朵。”

  “嫂子治理内宅一向嚴格,在家也不安全嗎?”

  唐縣令搖了搖頭後歎息道:“華陽縣不比羅江縣,我總覺得最近怪怪的,也有可能是我在查的這個案子讓我想多了,今年益州王府春宴就辦了七場,全都是春遊宴,宴請來蜀的各地才子,張大人幾乎次次都被邀請出席。”

  楊和書也微微坐直了些,問道:“不是在王府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