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啊,哈哈哈哈……”皇帝哈哈大笑道:“他說你素來細心,乃破案神手,你兒子又在益州城做了三年的縣令,你去,正好來個裡應外合。”
“陛下,正是因為臣子在華陽任縣令,臣才更要避嫌,不然朝中臣工将來有樣學樣……”
皇帝沉吟片刻,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便微微點了點頭,“那就讓魏卿去吧,正好,讓他走隴州下去,找一找白啟的後人,此案,總要有個引子才好。”
老唐大人低頭應是,嘴角微微上翹。
一君一臣并不知道桌子上的那堆證據就有白啟後人的功勞在,但魏知知道呀,他一直和劉老夫人通着信呢。
當時三個孩子剛把東西找到跑去找楊縣令的時候劉老夫人就讓人給魏知送了一封信,所以魏知知道周銀遺落在山裡的證據找到了。
在這堆證據還沒送進京的時候,他就已經從劉老夫人那裡知道,裡面有益州王養兵和私開鐵礦的證據,但更具體的劉老夫人就不知道了,因為大吉也隻讓人傳回來這麼一句話而已。
怕被罰的白善和滿寶齊齊裝起了烏龜,根本不回家,也不寫信,劉老夫人也不想往外透露太多,所以便睜隻眼閉隻眼的縱容着。
第二天魏大人便在早朝上正式被任命,皇帝還找他談了一下話,“朕已經派人往益州去了,但朕還要你替朕去看一看,益州王此時還有沒有反心,若有,你将白啟的後人送進京來,朕有用。”
魏大人遲疑了一下後道:“陛下,羅江縣縣令或許是為了保護那兩個孩子所以沒有說,其實這些證據便是他們的後人從山裡找出來的。”
第901章
引子
唐縣令和楊縣令都沒告訴老唐大人白善和滿寶的事,但告訴過老唐大人,魏知自益州水患後就一直在查益州王。
老唐大人和皇帝也都知道,因為犍尾堰決堤一事,魏知一直覺得益州王要負主責,朝廷給他的處罰太輕,所以他盯着益州王皇帝和老唐大人一點兒也不驚訝。
但皇帝吃驚于他竟然這麼早就和白啟的後人聯系上了?
那他查到了多少東西?
魏知倒不隐瞞,将他當初偶爾查到白家,以及這四年來和白家的聯系一五一十的說了。
說白了,魏知根本就沒想到益州王是想造反,他就是想查到十二年前益州王殺害白啟的證據,以及拿到十二年前益州王貪墨犍尾堰的證據。
和楊唐兩家不同,魏知出身寒門,他可不覺得益州王貪墨這麼多款項隻罰沒一些封地就可以了,他四年前之所以默認皇帝的處罰方式是因為他拿不到主要證據,不能定死益州水患是因益州王起,不然,劍南道幾十萬人,他不信磕不死益州王。
他實在沒想到,益州王做的事比他想的可大多了,這也是他默許與唐家結盟的原因所在。
皇帝等他叙述完便問,“白啟之子叫什麼?”
“叫白善。”
皇帝恍然大悟,畢竟他剛剛才想起那三個有趣的孩子,“那個叫周滿的孩子……”
魏知怔了一下,他剛才可沒有提過周滿的名字,但他還是頓了一下後道:“是周銀的遺孤,不過據說那孩子從小被她大伯收養,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也是近來才知道的。”
皇帝就想起當初在觀裡她說的那番關于益州王的話,他忍不住歎了一口氣,這算不算是天生的冤家,還不知道真相時,她就先讨厭益州王了。
皇帝便揮了揮手,“朕知道了,魏卿去了益州城後便宜行事吧,最好将他們送進京來。”
皇帝若有所指的道:“太後千秋,身體多不如以前,要是沒有實證,朕總不好讓太後太過憂心。”
這哪裡是需要實證,是需要一個把案子捅出來的引子吧?
魏知想到白啟和周銀都隻有這一個孩子在世,沉默着沒有說話。
皇帝便皺了皺眉,問道:“魏卿怎麼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