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第5頁)

  這些年,他受到的攻讦,哪一個不比這個嚴重?

  他們身經百戰自然可以淡然處之,但崇文館裡一群連茅廬都沒出的學生不行啊。

  白善和白二郎還好,他們好歹經曆過狀告益州王,在最初的氣氛過後就該吃飯吃飯,該讀書該讀書,有再多的想法也先埋在了心中。

  殷或則是不好過問,這件事說是與他有關,卻又與他無關,他父親的位置注定了他不能過多的參與這種紛争。

  所以同窗們激憤不平時,三人正和滿寶一起坐在閣樓上吃瓜,這半個月累慘變瘦的幾人現在就毫不掩飾食欲的吃着自己喜歡吃的東西。

  明明才吃過晚食不多久,這會兒吃了飯後水果,竟然還能摸着點心吃。

  殷或胃口一向小,被他們帶着都忍不住多吃了一塊點心,然後成功的把自己給撐住了。

  他沉默了一下後便自己起身在閣樓裡溜達起來,一邊溜達一邊和三人道:“我看這未必是恭王所為,我聽我父親提起過,亂世是最有可能有作為的時候,當然,絕大部分正常的人都是不會希望出現亂世的,但在不出現亂世的情況下渾水摸魚也是可以的。”

  他道:“這個世界上有孔祭酒、魏大人和李尚書這些希望天下太平,皇室和睦仁愛的臣子,自也有自認滿身抱負不得施,想要一個可以掌控或是與他政見相和的君王。”

  白善三人目瞪口呆,問道:“這話真是殷大人說的?”

  那殷大人膽子可真夠大的。

  殷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前一段話是我父親說的,後一段是我根據父親的意思想的。”

  殷禮之所以告訴殷或這些,是想告誡他,他們家一直是陛下的人,所以他便是在崇文館中讀書,也最好不要參與進裡面的紛争。

  進了崇文館,很多事都将身不由己,并不是你不争不搶就可以真的獨善其身的,因為總有人、總有勢力會推着你,迫着你不得不去争搶。

  殷禮告訴殷或這些是讓他自己考慮是否真的要進崇文館。

  而殷或在考慮過後依舊選擇了進來,當時殷禮就告訴他,“希望你進去後一來從心,二來要時刻将家族放在心中考量。”

  殷或當時應下了,如今也暫時做到了,但将來如何,連他都有些不确定起來。

  因為今日或明或暗在他身邊圍繞的人太多了。

  隻是還沒等他做出選擇呢,第二天這件事就爆了。

  當然了,引爆這件事的不是太子,更不會是孔祭酒,他們以為這事兒已經過去了。

  誰知道趙六郎等人受不住這個氣,直接悄悄的和家裡傳信,第二天誰誰的爹就開始給言官們找茬兒,誰誰的姐夫也在一旁幫腔,佐證誰誰在上班期間還喝小酒呢……

  朝堂瞬間亂成一團,到處是亂彈劾的人,氣得皇帝發了一通脾氣。

  天氣那麼熱,大家早點兒把朝政處理完回家抱着冰桶過夏天不好嗎?

  為什麼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吵架,很耽誤時間知不知道?

  他們這麼一吵,倒是便宜了滿寶,她的認錯折子遞到禦史台後因為很多言官都參與到吵架中了,沒空處理這些折子,傳來傳去就傳到了老唐大人的手中。

  老唐大人展開,本來隻打算掃一眼,結果看着看着笑出聲來,直接愉悅的給她畫了一個圈兒,算是通過。

  老唐大人在公文冊上将周滿的名字添上,并給吏部寫了處罰建議,算是給她的這件事劃上一個句号了。

  公文冊會先遞送門下省,他們審核過後沒問題才會發給吏部。

  不巧,門下高官官是魏知,他今天也不想到皇帝面前為這麼些小事吵架,所以沒去大明宮那邊找架吵,也在皇城這邊處理公務。

  在一堆折子的底下看到禦史台的公文,便拿起來看了看,看到周滿的名字和處理意見,揚了揚眉後幹脆添了一筆,然後寫下一句評語,讓人交給吏部了。

  吏部看過後對此處罰意見沒有意見,于是直接把折子交下,自有吏員給周滿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