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第4頁)

  楊和書便笑着搖頭,“你這時候和他比什麼?”

  唐縣令就歎氣,“這不是苦中作樂嗎?他以為我樂意來管這種事兒啊。”

  他沉默了一下後道:“這一次徐雨埋得如此之深,主要是,幕後之人算得如此之準,恐怕能量還在恭王之上,你說這宮裡,出了陛下、皇後和太子,還有誰的勢力且在恭王之上的?”

  楊和書沒說話。

  但倆人心裡也都有了猜測。

第1730章

看重

  所以唐縣令才越發憂愁,“這種吃力不讨好的事兒,他到底有什麼可羨慕的?”

  說的是郭縣令嫉妒他領了宮裡的案子。

  楊和書道:“殷大人是你們的頂頭上司,兩次宮裡的大案殷大人都是調的你,可見他對你有多器重,郭縣令已經在萬年縣的任上四年,再有兩年就兩期了。”

  楊和書很冷靜的道:“京城的郭縣,就算重要,一人任上十年也頂天了,久了,别說擋了下面人的路,就是陛下都看煩了。”

  長安縣和萬年縣與其他的縣不一樣,兩縣縣令上面沒有刺史、節度使一類的上司,隻有京兆尹,而京兆尹之外就是皇帝了。

  整個大晉,他們隻聽這倆人的命令,而且每次大朝會他們也是要上朝的。

  硬氣一點兒的縣令,尤其是長安縣縣令,不僅可以管着皇親國戚,還能管皇帝呢。

  在宮裡,他們是君臣,但出了皇宮,那縣令才是父母官,皇帝再大,那也是子民了。

  所以為了穩定,兩縣的縣令連任的時間也比外面那些縣長些。

  基本上一兩任就結束任期的,要麼是太平庸,擔不起擔子;要麼就是太厲害,立功太多,以至于不把人調走放到更關鍵的位置上皇帝都不甘心。

  不過郭縣令顯然不屬于這兩者,但唐縣令嘛……

  楊和書瞥眼看了他一眼,搖了搖頭後笑道:“他這是怕你比他更早一步進入京兆府。”

  唐縣令道:“我想去刑部,不想去京兆府。”

  出了宮,唐縣令呼出一口氣,從候在宮外的仆從手裡拉過馬,上馬後看向楊和書,“晚上和我熬個夜?”

  楊和書搖頭拒絕了,“家裡孩子不太聽話,這兩天晚上都愛哭,所以我得回去。”

  唐縣令笑了笑,“怎麼,現在就避嫌了?”

  楊和書警告的看了他一眼後道:“本來今日我就不該去觀景樓那裡幫你問話的。”

  “知道,知道,”唐縣令笑道:“我這不是怕時間拖久了,人家把痕迹都掃除了嗎?别人我信不過,你我還是信得過的。”

  楊和書也上馬,扯了扯繩子,讓馬上前兩步後道:“你去查吧,我先回去了。”

  唐縣令也不能勉強,隻能帶着文件和明理跑回家去。

  一回到家,他才和夫人打了一個招呼便跑到書房裡幹活兒去了,連晚飯都吃的肉餅。

  這個省時省力,一手就能拿着啃,另一隻手和眼睛都可以繼續工作。

  在觀景樓詢問時唐縣令就感覺到不對了,再統一看這些口供時,他才發現是哪兒不對。

  被圈出來的人似乎都和徐雨關系不錯,但往深裡一問卻知道他們對徐雨的事兒知道的不多,除了知道她在京城有一個姑姑,每個月放歸日都會來看她以外就什麼都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