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第8頁)

  老周頭轉身就走,“我手上哪兒有錢,手上是公中的錢,回頭要分的。”

  “不可能,”周四郎追在後面道:“分錢的時候您和娘一直有分一份呢,您和娘又儉省,怎麼可能沒錢?”

  老周頭道:“那是給滿寶備的嫁妝。”

  他道:“你也不看看白善家裡什麼情況,到時候聘禮肯定高,我們總不能什麼嫁妝也不準備。”

  周四郎撺掇道:“現在先用一些,以後再從大哥他們那裡拿錢補上。”

  老周頭就橫了他一眼道:“馊主意,大頭下面還有三頭呢,娶媳婦也要量力而行,怎麼能借錢來辦聘禮呢?”

  但他一回屋還是沒忍住和錢氏商量起來,“老大手上的錢肯定不多,京城的東西那麼貴,要想買好的聘禮肯定要花不少,不然我們先拿出體己來給老大一些?”

  錢氏直接拒絕了,她道:“給了大頭,等二頭結親的時候給不給?底下還有三頭和四頭,還有一連串的孩子。”

  她道:“一碗水不能端平,孩子們是會有意見的,這次上京把老二和老二媳婦帶上,二頭和二丫也該定親了。”

  “那家裡……”

  錢氏沉吟片刻後道:“我們去到秋天就回來,到時候二頭和二丫的親事能定下最好,不能定下也得留待明年再說了,以後立固他們要是說親,也讓老三他們上京去。”

  “兒媳婦還是得自己看過才好,以後兒媳婦奉養的是他們。”

  “那老大那裡就不幫了?”老周頭皺眉道:“劉家可是一門好親,聘禮準備不好要鬧笑話的。”

  錢氏道:“大頭手裡是有錢的,他自己的聘禮他自會想辦法去,有多大的本事就端多大的婉兒。本來就說好孫子輩的嫁娶各家負責各家的。”

  這也是當初錢氏讓他們自己存錢,并且每年都分一次公中錢的重要原因。

  孫子輩們要嫁娶和讀書,每家孩子不一樣,願不願意讀書,會不會讀書,甚至嫁什麼樣的人,娶什麼樣的人也都不一樣,所以她才幹脆讓他們上交一部分錢後剩下的自己存着,而公中的錢除了日常開銷外每年都會分一次……

  所以嫁娶也早是各房負責各房的。

  錢氏道:“兒孫自有兒孫福,大頭已經是孫子輩了,你管了他,剩下的幾個孩子你就得管,不然輪到他們說親時,他們也叫着聘禮嫁妝不夠,你給是不給?”

  老周頭:“……咱家每年都賺這麼些錢了,等輪到他們的時候怎麼可能還不夠?”

  錢氏淡淡的道:“這世上的東西多少算是夠的?”

  老周頭沉默起來。

  錢氏道:“大頭他們的事兒自有他們爹娘去管,我們隻管管好自己兒女的事兒就行。”

  她道:“大郎到六郎七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現在就剩下滿寶一個,我們隻要将她也送出嫁就好了。既然說了這些錢是給滿寶走的嫁妝,那就是給滿寶的。”

  老周頭便不再提這件事。

  周大郎和小錢氏也沒想找父母要錢,他們和父母一樣的想法,有多大碗吃多少飯,雖然很想把聘禮辦好一點兒,但那也得在他們有的情況下。

  他們要是沒有,讓他們去借錢娶兒媳婦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他們錢少,大頭自己有錢呀。

  他轉身跑去找周立君,倆人對了一下賬本後周立重便從周立君那裡拿走了一個包袱。

  他把包袱拎回去給自己的父母。

  周大郎打開看到裡面的錢驚呆了,“你哪來這麼多的錢?”

  雖然比不上他們夫妻倆攢的錢,但也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