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第7頁)

  待定的,要麼是卷子還不錯的,要麼就是考生本身很有名,可能在通榜上,名望和行卷都還不錯的。

  最後大家才從留下的六十多份卷子中挑選出三十二份來定品。

  大家争了一天,最後才敲定了三十六份卷子,由孔祭酒将名額和卷子一并送進宮裡給皇帝看,由他來選定。

第2051章

  隻不過禮部已經确定好了名次,拿給皇帝看不過是讓他最後看一下,要是沒問題就這麼定了。

  以往皇帝都是沒什麼意見的,但這次進士考太子算是半個主考官,他之前進宮和他念叨了一陣,說禮部的一些考官直接按照通榜來定序,這個皇帝就有些不高興了。

  所以孔祭酒将卷子和名單送來時皇帝就仔細的看了看,先過了一遍名單,發現白善和驸馬白誠、魏玉都在,這才去看卷子。

  皇帝看得很認真,将三十六份卷子按照排名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其中有四份待選的,因為孔祭酒和好幾個博士的檢查,附送來的四份卷子都是有些名不見經傳,但卷子又寫的不錯的考生的。

  為了看卷子,皇帝将其他政事都擱下了,前來彙報事情的官員都被他叫了進來和孔祭酒排排坐在一起,他看完的卷子就傳下去讓他們看一遍。

  等三十六份卷子看完他們眼都要花了,于是皇帝叫了飯,和他的愛卿們一邊吃飯一邊談一談這個名單。

  皇帝沒看過這些考生的行卷,但通榜卻是一早就看到了的。

  他雖然想把科舉改制的事兒交給太子,好讓他立威,但也不想現在就得過且過糊弄着來。

  所以吃飯的時候他就幾份卷子問了一下魏知等人的意見。

  李尚書對這種事兒不好發表意見,主要是他一個兵部尚書對經學不好說啊,時務策倒是可以說一些,但……

  他看了一眼一旁的劉尚書,快到年底了,過完年就要算一下兵部的撥款,他決定今年不給劉尚書找麻煩,隻希望他也不要給他找麻煩。

  所以李尚書就低頭吃東西,不發表意見。

  但魏知不行,哪怕今年他兒子也參加進士科考試,但他不是舉賢避親的人物,所以見其他人沒開口的意思,他幹脆就點評上了,他沒說已經定下的三十二個名額誰不好,而是說被放進來待選的兩份文章特别好。

  三十六份文章,從詩賦到經學和時務策都粘在了一起,詩賦一目可了然,經學也差不多是固定答案,他說的特别好,自然就是時務策了。

  魏知認為有如此才識的人落榜太可惜了。

  皇帝也這麼認為,他正要說話,就聽一人道:“落了進士榜可以去考明經嘛。”

  皇帝一口氣就噎住了,轉頭去看說話的人。

  魏知沒被噎住,而是直接噴回去,“這進士榜和明經榜能一樣嗎?韓大人怎麼不想着讓自家的孩子去考明經?”

  韓尚書一噎,道:“這話又不是我說的,是國子監的博士說的。”

  孔祭酒正坐着隔岸觀火,火突然就燒到了自己身上,他幹脆直接問韓尚書,“哪位博士說的?”

  韓尚書便不說話了,他倒是可以私底下悄悄和孔祭酒說,當着衆人的面說顯得他是小人似的。

  皇帝已經把噎住的那口氣咽了下去,揮手道:“行了,這個問題就先過了吧,既然出了考卷,還是應該以考卷為主。”

  他直接挑出兩份考卷來道:“這兩份落了吧。”

  大家看了一眼,發現一位是唐州的成文海,一位是廬州的聶秀,他們全是國子監的生徒,在場的除了皇帝外都看過他們的行卷,當時還是覺得不錯的。

  劉尚書幹脆轉頭問孔祭酒,“他們在國子監裡的成績如何?”

  “既然能在通榜上前二十,那就是有威望的,成績應該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