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第9頁)

  夏州的百姓開始記起楊和書為了救人一直在第一線,天花病人都是被隔離起來的,連家人都抛棄過家人,不願意到醫棚中照顧。

  可是楊大人基本上每天都要去一次醫棚,有時候還親自去安撫病人,可以說很不顧及自己的安危了。

  而且,楊大人的夫人也染了天花,她同樣沒有被送出城,雖然一部人認為楊和書此舉太過心狠,但大多數人都感動于他的無私。

  至少,楊夫人和他們一樣沒有出城,并沒有因為是縣令夫人就特殊對待。

  加上一直是楊大人努力從朝廷那裡得到赈濟的糧食、藥材和錢,這一次生病的富人不說,至少絕大多數一般人家,治病所用的醫藥都是以楊大人為首的衙門負責的。

  大家治好病轉身就能走,一文錢都不用付。

  當然,治不好也是直接擡下去就燒了,連屍骨也沒有。

  因為有了這些言論,楊和書的形象總算是慢慢扭轉過來,城中百姓對他的怨氣少了不少。

  尤其是普通的百姓,沒過多久就轉而去怨恨起牛家來,對楊和書更多的隻剩下感激和同情了。

  至于當地士紳和富商,崔氏和師爺思索了好幾天後還是聽從楊和書的建議,放出楊和書将要被調回京城,牛刺史可能要戴罪立功被降為朔方縣縣令的事兒。

  這個消息一出,不僅普通百姓,連一直一心一意怨恨着楊和書的士紳們都沒忍住砸碎了杯盞。

  要說他們不恨牛家是不可能的,要不是牛康,他們也不會染上這個該死的病。

  隻不過這個病出來以後楊和書跑在了最前面,擋住了大部分人求生的路,所以大家才那麼恨他。

  但現在……

  牛家竟然還要留在夏州城。

  普通百姓想的不多,隻是覺得牛刺史不配為官,更深的就想不到了。

  但士紳們和富商們想的卻是,牛家要是還留在夏州城,将來還不知道要出多少禍事呢。

  而且,這一次他們可不僅僅是恨楊和書而已,也怨恨牛家,在疫情發生後,他們也搶過要送進牛家的大夫、藥材、糧食這些東西的。

  甚至有一家地主在死了一個獨子後沒忍住叫人拎着糞水去潑了牛家的大門,可以說是把人得罪得死死的。

  牛家還在夏州城任官,他們還活不活了?

  于是就在京城還沒審判時,夏州就如火如荼的鬧了起來。

  後來牛刺史被流放,家裡還被抄沒了這麼多資産,便有平民憤的這一個原因在。

  不然,牛刺史也最多是失職,按照大晉律,他最多是被罷官回家。

  朝廷律法對官員素來是更寬容的。

  楊和書特意在京城多留了一段時間,不僅是為了跟朝廷要援助,也是為了讓夏州的人冷靜一下,将這些後續進行完畢。

  他在夏州,矛盾就隻會集中在他身上。

  他不在,崔氏又搬到城外莊子裡閉門不出,示人以弱,别說他們還有人手操作,就是沒操作,以世人多同情弱者的尿性,他們最後也會被轉移開仇恨。

  楊和書直到大理寺做出判決,牛康啟程從京城回夏州去,估摸着他快到夏州時他才啟程回去。

  果然,他剛回到夏州就聽人說牛康回到夏州後就被人套了麻袋打一頓,然後不到三天,牛家就從夏州城搬離了。

  因為他們搬出刺史府後住到了自家的一個别院去,就是别院整天被人往裡丢東西。

  不僅有人往牆上潑糞和塗抹髒東西,還有人将一些舊衣服往院子裡丢,上面塗抹了一些黃色的汁液,牛家人懷疑是天花的痘汁,因此害怕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