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的時間說着短,但其實對于無所事事的人來說,每一天都很漫長,學嫂要是不能妥善安排他們,恐怕他們留在城裡最後也是變成乞兒或混子。”
崔氏驚訝了一下,然後道:“善堂有時候會接一些拆洗搓麻的活兒給他們幹,一般不會很空閑的。”
白善搖頭,“我今天看到了,十二三歲的少年怎麼可能天天坐在善堂裡拆洗搓麻?而且這種活兒看了就會,隻是廢手,賺的也不多,對他們的将來一點兒益處也沒有。”
崔氏聞言頓了一下,然後問他,“那你有什麼建議呢?”
白善便笑道:“學嫂既然有心,何不給他們請幾個先生,教他們一些東西,讓他們有謀生的手段,将來離開了善堂也不會給夏州城增加負擔。”
第2136章
建議
崔氏半晌沒說話。
善堂裡不僅有孩子,也有守寡被趕出來沒有生計的婦人,還有一些孤寡老人,隻是因為這一次天花病疫,孩子的存活率更高,所以收入了更多的孩子而已。
現在善堂裡的人數是災前的四倍左右。
崔氏是覺得楊和書太過勞累,而且她也是真心疼裡面的孩子才接手善堂的。
但她認為保證他們吃穿,讓他們長到十四歲後回家去分田地就已經是極限了,可白善說,還要給他們請先生?
崔氏揉了揉額頭,覺得自己的嫁妝隻怕要不保。
不過,因為這是白善的提議,因此她雖頭疼,但還是問道:“你想給他們請先生教他們讀書識字?”
“讀書識字花費太大,不過學嫂要是有心挑選幾個特别聰明機靈的培養起來也好,将來說不定還能給學嫂幫把手。”
崔氏挑眉,“不是讀書識字?”
白善道:“可以教他們些木工,縫制或繡工,算術也不錯,還有種地,這些都可以學的。”
崔氏驚訝,“種地?”
白善點頭,見她一臉驚訝,他便也一臉驚訝,“學嫂不會以為他們都會種地吧?”
他道:“種地沒那麼容易的,他們都還是孩子,肯定沒來得及學,比如農時,何時播種,何時插秧,何時施肥,何時澆水,怎樣判斷莊稼是有蟲,有什麼蟲,這些都是要跟老農學的。”
“他們要是父母長輩還在,這些東西他們自然會在勞作中一點兒一點兒學會,但現在他們失親,那這些肯定不知道。”
崔氏:……她以為這是衆所周知的事兒呢,畢竟,跟着做就是了。
白善卻不這麼認為,他是在村子裡長大的,就算是每年都看一次,但到第二年,他還總是會判斷錯誤。
就算是到現在他也不能理解,為什麼嶽父能夠蹲在田邊伸手摸一把泥土就知道該下種,霜凍不會把種子打掉。
但是,周大哥幾個就是能學到這本事,而周四哥則是直言不諱的說過,“這本事現在學到的隻有我大哥二哥和三哥,我目前還沒學會。”
老周頭更是直接道:“要是讓老四老五和老六自己做主種地,不到三年他們就得打補丁餓肚子。”
顯然,種地也不是誰都能做的,就是周四郎他們種了這麼多年也不能獨立完成一整個農時。
“既然想着等他們年滿十四就分地給他們耕種,那就得保證他們自己會種地。”
白二郎對善堂裡的孩子很同情,道:“種地可辛苦了。”
劉煥和殷或沒種過,暫時還能領悟他這話中的意思,單純的問道:“為什麼不能直接給他們請先生讀書認字?”
一直沉默的滿寶道:“花銷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