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第9頁)

  殷或滿眼的問号,什麼可怕?

  滿寶不知道自己吓唬住了白二郎,一路去了大殿參加大朝會,然後就回太醫院辦公。

  皇帝已經讓人給他們尋找他們需要的各個年齡段的試驗者,要是合适,下個月可能又要開始試驗了,等得到了這一次試驗結果,要是良好,那就等翻過年就可以開始在外接種牛痘了。

  因為看試驗結果,他們是要時間等待的。

  而就在等待的這段時間,他們就看着王家是怎麼一步一步收拾馬家的。

  當然,這件事明面上并沒有鬧得很大,可私底下卻還是有不少人知道了。

  不巧,白善進了翰林院後,每日都要到宮中聽宣,幹的是給皇帝分折子,記錄诏書之類的活兒。

  于是他知道禦史台派了人去代州調查刺史失職之事,确定确有此事後将他左遷為蕲州司馬,一下掉了兩階。

  這一位是馬宏中的叔父,算是他們馬氏一族目前最有出息的人,從司馬到刺史,他花費了八年的時間。

  降職的聖旨是白善草拟的,然後送到了門下省審核,從門下省出來,白善就溜溜達達的繞了一條路過太醫院回去。

  滿寶正要去後宮問診,看到他就擡手打招呼,好奇的問,“你怎麼走這邊來了?”

  “正要回太極殿,”白善沖她樂,忍不住現在與她分享,“王家的事,崔家下場了。”

  因為馬刺史的過錯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就是跟附近兩州争地盤搶人嘛,還有些失職的事情,為政嚴苛了些,但他的嚴苛也是在法律範圍之内的,隻是對治下的軍民不是那麼友好。

  但嚴肅的管理也未必就是不好的。

  以皇帝素來寬和的态度,他多半是申饬一番,讓對方改過就行了,“陛下提起這事時,李左散騎就說代州原為邊關,那邊民風彪悍,本就該寬容待之,這樣才能收服民衆,使軍民順心,但馬刺史反其道而行之,短時間内看不出什麼來,但時間一長,隻怕民生怨氣,到時候再遇上個什麼天災人禍的,軍民易生反心。”

  和以前的帝王不同,同樣是造反出身的皇帝并不會将造反的人一杆子打死,尤其是參與造反的普通百姓。

  他認為,軍民造反隻有兩種,一種是受人蠱惑挾裹,不得不造反,此一種,該問罪為首之人,此人罪大惡極!

  一種則是活不下去後不得不造反求一生路,此一種,皇帝及地方官員為首罪,該查明原委,下罪己诏。

  所以說到百姓造反,皇帝是不會一味的指責這些人愚蠢有反心,而是認真的思考起來,片刻後覺得左散騎說得有理,于是決定将馬刺史調離代州,既然他行事嚴苛,那就應該放到富裕的地方去,比如江南一帶難以掌控,私底下各種違法犯罪活動頻發卻又不揭開的地方。

  “正巧楚州刺史因貪污被問罪,所以陛下提議将他放過去,但李左散騎說楚州臨近揚州,本來江南一帶的鹽稅就有異常,好容易騰出一個位置來,不該這樣胡亂許人,最後挑來挑去,就挑中了蕲州,而且還從刺史降為司馬了。”

  滿寶虛心請教:“這位李左散騎……”

  “是崔家婿。”

  朝中十個官員裡就有五個或直接或間接的和崔氏有姻親關系,白善道:“崔家既然出手了,這事兒很容易就完了,你要不要去告訴學嫂一聲?近來還是少出門為宜。”

  這時候還是安靜些好。

  滿寶連連點頭,“等下衙我就去找學嫂。”

  白善便回去當差了。

  他現在的位置是在起居郎的隔壁,倆人一左一右的坐着,一個是記錄皇帝的言行,一個則是豎着耳朵聽皇帝與人論政,偶爾他要上去起草诏書,還要去給皇帝找他找不到的折子,還有可能被皇帝點名問政,真的是比上課可累太多了,走一下神都不行。

  初入職場的白秘書,哦,不,是白行走,他很不适應。

  可在魏知等人的眼中,白善他卻是适應性極強,卻表現優秀,才幾天時間他就能接住皇帝的問話,就算有時候回答得很不好,但至少能知道他們在說什麼,且言之有度不是?

  魏知表示很滿意。

  皇帝也很滿意,最近很喜歡和他說話,于是等大臣們都退下去了,皇帝就留下白善,問他道:“朕怎麼覺得最近彈劾代州刺史的折子有些多?李蒙這厮的處理也嚴苛了些,外面是不是有些朕不知道的事?”